今年8月,特斯拉電動汽車發生車禍,一時間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系統的安全度再度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雖說后來經過調查,車禍并不是由于自動駕駛系統造成的,但是特斯拉電動汽車的發展前景還是引人擔憂。特斯拉近期表現不盡如人意,能否盡快走出泥潭,還可能要看未來在中國的發展。
特斯拉連續13個季度虧損
財報顯示,最近二季度特斯拉每股虧損1.06美元,高于分析師平均預期的52美分。二季度凈虧損擴大至2.93億美元,這也是特斯拉連續13個季度虧損。但是二季度企業營收增長33%至12.7億美元。這符合馬斯克希望在短期內迅速擴大企業規模的策略。
財報還顯示,特斯拉二季度交付車輛14402輛,未達到預期的17000輛,也低于一季度的14810輛。從目前的交付數據來看,上半年的交付甚至不到3萬輛。即使下半年實現了特斯拉預計交付將達到5萬輛的目標,全年8萬輛的銷量底線恐怕也是難以有保障。特斯拉2010年6月上市以來,整整六年,幾乎從來沒有出現過盈利。
充電之痛,特斯拉正舉步不前
不可否認,馬斯克是個技術上的天才,但從特斯拉的運行狀況來看,他的商業天賦遠不如自己的技術天賦,有時候顯得很無腦,事實上,一個成熟的商人是絕不會跑去沙漠里,搞一個什么世界最大建筑的,也不會沉醉于私人的登陸火星計劃,要知道,探索宇宙這樣超級燒錢的事兒,還是留給政府或者比爾-蓋茨吧!
具體到特斯拉,新款Model3想要成為大眾式的量產車型非常困難,一方面,馬斯克要完善車輛本身的性能問題,且要控制好成本,以使得普通消費者能夠負擔得起;另一方面,電動車的普及程度還決定于充電樁的建設速度,顯然,這可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了,而是牽扯到商業、政治、民生、人性等方面:
拿中國市場為例,政府已多次明確表態要鼓勵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且給予了一些相關的優惠政策,很多資本也嗅到了商機:這分明是一個萬億規模的巨大市場,于是,民間資本已經開始小規模的修建充電樁,只是憑著一腔熱情根本無法實現盈利,那些耗費巨資修建的奢華充電樁,正孤零零地橫亙在北京通往上海的路上,沒有太多人光顧,最終成了投資者自駕游的棲息地。事實上,充電樁鋪設這種工程,同鐵路、公路一樣,屬于影響國計民生的大工程,理應交由國家電網這種大單位去承接,但眾所周知,大單位毛病太多,而且馬斯克向來不屑于同政府部門打交道,更何況,整個電動車市場都在“雞生蛋、蛋生雞”的節奏中,狡猾地觀望:電動車普及需要充電樁大規模鋪設,但有關部門和資本又希望電動車普及之后再去鋪設。在這種大背景下,特斯拉想要快速普及,實在比“飛上天”還難。
喪失中歐電動車市場主動權
據外媒報道,全球電動汽車數據庫EVVolumes的數據顯示,到今年年底,奔跑在全球各地的電動車數量將達200萬臺。對特斯拉來說,這本該是一個好消息,但事實上它卻讓馬斯克“愁白了頭”。因為只要詳細分析相關數據,你就會發現,電動車市場的主要增長動力并非來自特斯拉,相反其競爭對手正在特斯拉存在感較低的地區加速跑馬圈地。
AutomotiveNews報道稱,業界總認為由于特斯拉的存在讓美國市場成了零排放技術的領頭羊,但事實上電動車卻在世界其他地區遍地開花,特斯拉押寶美國的決定實為一步臭棋。
歐洲運輸環境聯合會的分析顯示,2015年年末中國和歐洲成了電動車市場的領頭羊,而特斯拉重兵集結的美國市場,則被擠到了第三位,美國的電動車銷量甚至出現了下滑勢頭。
電動車市場的分析師約瑟·波特斯認為,今年中國市場電動車銷量將達45萬臺,是去年銷量的三倍。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出,特斯拉的電動汽車銷量并不像宣傳的那樣樂觀。
事實上,真正的電動車巨頭并不是那些宣傳最起勁的公司。今年8月,不太起眼的雷諾-日產聯盟宣布它們第35萬臺電動車正式下線,它們稱自家售出的電動汽車數量已經占全球電動汽車總銷量的一半。而位于中國深圳的比亞迪公司則已經在全球電動汽車銷量排行榜上居于領先地位,僅在中國市場它們就售出了53400輛電動汽車,而與其相比特斯拉在全球的總銷量只有33200輛。僅僅用了兩年時間,中國就成為了全球電動汽車市場領頭羊。
中國市場或成為其救世主
目前,中國是世界排名第一的電動車市場,并且在2018年之前,它將成為世界最大的豪車市場。特斯拉在中國花費的大把時間和心血,但好似都是無用功。除了中國,特斯拉還能找到更好的發展土壤?特斯拉要俘獲中國消費者的芳心,亟需變通。
第一,視政府為第一消費者。特斯拉要充分認識到,當今中國有兩個市場——其中一個面向政府,而另一個才是面向普通消費者的。在特斯拉俘獲消費者的芳心之前,它要先得到政府的支持。
第二,走得更深一點。要贏得中國市場,就必須俘獲中產階級的芳心。梅賽德斯奔馳、寶馬、奧迪、路虎和凱迪拉克都是這么做的。特斯拉從加州來,一臺在美國售價為八萬五千美元的ModelS,在中國的售價是十二萬三千美元。就地建廠能給中國人帶來一些信任,同時也能傳遞一個重要的信息——特斯拉的一部分重心在中國。
第三,關閉服務壁壘。不少特斯拉車主表示,他們愛特斯拉,但是在服務和關注度上,他們總覺得自己處于弱勢。這大概是因為特斯拉冷漠的企業文化總讓他們覺得心寒。不管事出何因,特斯拉必須要有虔誠而敬重的態度,就像如今保時捷、梅薩德斯奔馳和路虎對待中國豪車車主那樣。
第四,爭先。中國億萬富豪和投資者們紛紛以他們的新公司為據點,企圖扼殺特斯拉,他們中的佼佼者包括FaradayFuture,Karma,FutureMobility,NextEV和Atieva。他們的員工像特斯拉的核心骨干一樣聰明機智,他們的產品最快將2018年一觸即發。毋庸置疑的是,他們的新產品一旦問世,政府勢必會給予更多的關懷——畢竟本土企業。特斯拉必須迅速行動,成為這一領域科技和設計的領軍者。
第五,在美國駕駛測試走起。對特斯拉來說,幸運的是產品可以在美國本土就提前賣給許多潛在的中國消費者們。當今美國,有著成千上萬富足的中國人——他們購物、求學、工作和旅游。僅2016年上半年,中國企業已在美國投資180億,這是空前的。目前在美國,中國留學生已占據了國際留學生群體的三分之一。他們有的是錢。讓他們在美國就試著開開特斯拉,當他們回到中國,訂單量一定會噌噌噌往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