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新常態下,新能源汽車以其低碳環保,以及后期使用成本低廉的優勢,正逐步被消費者所青睞。
現如今,在朱劉街道已經聚集了比德文、梅拉德、寶路達、喜威、緣分、浩鴻、富捷、金茸鹿等新能源整車制造企業11家及部分配套企業。
新能源產業作為新興產業,近年來朱劉街道全力拉長新能源產業鏈條,加快推進企業轉型升級,有力地推動了新能源產業集群快速健康發展。
一張靚麗的名片
“山東電動車產業第一鎮”“中國電動車產業第一鎮”等榮譽稱號,讓朱劉街道在全國電動車行業中聲名鵲起。
近年來,街道新能源產業發展迅速,其中,比德文控股集團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國電動車行業十強企業。集團下設5家子公司和天津北辰、江蘇無錫、浙江黃巖3個生產基地,總資產100億元,產品有電動自行車、電動汽車等8大類100多個品種。2012年,公司投資12億元,新上了雷丁新能源汽車項目,主要研發生產電動轎車,現已建成投產,獲得5項國家專利。雷丁新能源電動汽車項目的投產,使比德文集團實現了由電動自行車生產企業,到綠色新能源汽車行業新軍的跨越式發展。
比德文控股集團只是朱劉街道新能源電動車的一個縮影。轄區內,木蘭電動車產業園,總投資3.2億元,年可生產電動三輪車15萬輛;喜威電驅車輛項目,與淄博唐駿歐玲公司合作生產電動微卡,目前正在安裝設備,計劃年生產電動微卡3萬輛;緣分電動車項目,總投資3億元,年可生產電動三輪車30萬輛;浩鴻電動車項目,總投資1.5億元,年可生產電動四輪車5000輛,富捷電動車,今年新引進項目,總投資1.5億元,與奇瑞汽車合作,生產電動轎車,現正在安裝設備。
一個奮進的園區
為進一步推動電動車產業做大做強、集聚發展,街道按照縣委、縣政府打造新能源電動汽車500億級產業集群的發展戰略,在膠濟鐵路以北、科技街以南、山水路以西、云疃路以東區域,規劃了占地6200畝的新能源特色產業園。
按照以“政府為主導、技術創新為驅動、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的產業發展思路,朱劉街道致力于把新能源特色產業園建成在國內外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集生產、研發、交易為一體的新能源動力裝備中心。
作為產業園核心的比德文控股集團,投資5億元新上“雷丁”新能源汽車二期項目,通過改造原有車間,新上2條電動汽車生產線,投產后,將于一期總共形成30萬輛的產能,產值突破100億元,產銷規模將達到同行業第一位。為進一步轉型發展,2016年初,集團投資30億元建設高速電動汽車項目,同時已向工信部申報高速電動汽車生產資質,力爭2016年11月底前申報成功。屆時,比德文控股集團將成為山東省第一個具有高速電動汽車生產資質的企業。
為了讓園區新能源汽車產業積蓄充足的后勁,街道全力加快項目建設進度,推動喜威電驅車輛項目建成投產;超前謀劃雷丁新能源高速電動汽車項目,爭取早日開工建設。突出抓好重點項目的引進。采取節會招商、企業招商等方式,引進整車企業,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積蓄充足的后勁。
街道堅定不移上新創新,推進園區新能源產業做強做優。積極與上級業務部門配合,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鼓勵整車生產企業積極上新創新,采用新工藝、新設備,研發新技術、新產品,不斷做大做強,增強園區新能源汽車的核心競爭力。
一幅宏偉的藍圖
為打造最優越的發展環境,全心全意為企業搞好服務,街道實行機關干部包靠企業制度。成立由街道黨工委書記任組長的專門班子,全力包靠新能源企業和項目,努力為項目落地、企業發展創造一流的服務環境。
建立“周匯報、月調度”制度,定期召開新能源產業發展專題調度會,真正做到“墻內的事情企業辦,墻外的事情街道辦”。建立“企業家座談會”制度,征求企業對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想法及建議,共同為新能源產業發展出謀劃策。
為進一步完善新能源電動車產業基地的轉型升級發展規劃,街道按照縣委、縣政府出臺的《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意見》。意見以“政府主導、企業運作、基礎先行、有序推進”為方向,以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燃料電池汽車為重點,堅持政策扶持與鼓勵引導相結合、市場應用與產業發展相結合、政府推動與市場驅動相結合,以電動公交專線運營為主、電動出租車專業運營為輔、電動公務車租賃為補充進行推廣應用,將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重點培育的產業加強引導扶持。
潮平岸闊催人進,風正揚帆正當時。朱劉街道力爭用5年時間,整個產業園產值突破500億元,成為領先全國、輻射世界的電動交通工具生產基地。
更多資訊請關注汽車制造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