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其上發布了一則“關于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這會對剛剛起步的新能源車市場產生怎樣的影響。
新能源車產銷兩旺
根據機動車整車出廠合格證統計,僅今年7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2.04萬輛,同比增長2.5倍。其中,純電動乘用車生產同比增長79%,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生產同比增長4.5倍;純電動商用車生產同比增長17倍。
今年1~7月,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9.89萬輛,同比增長3倍。其中,純電動乘用車生產4.30萬輛,同比增長2倍。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提供的數據還顯示,7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1.07萬臺,同比增速達到1.3倍,環比下降13%。同樣,今年前7月的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6萬臺,基本相當于去年的5.8萬臺的年銷量。
安全隱患排查進行時
除了市場數據,近日新能源車市場另一件備受關注的事件則是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其上,發布了一則“關于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
記者查閱,該通知的核心內容就是要求節能及新能源汽車試點城市、生產企業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排查范圍包括自2009年以來推廣應用的節能、新能源汽車運行狀況,充換電站安全狀況,安全運行監控系統的功能與實際運行情況,以及汽車和電池箱的存放場地及配套管理措施。
就此,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介紹,近期,個別地區出現純電動客車、混合動力客車自燃事故。
調查顯示,事故車輛在產品設計、日常使用中存在安全缺陷和隱患,就此啟動了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
新能源車能否進入“快車道”?
威爾森汽車數據研究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當前國家大力推廣的新能源汽車其實是一種電力驅動,在一些安全問題上有異于傳統的燃油客車,在鋰電池加熱和過充或者放電流振動、擠壓等濫用條件下,可能導致電池壽命縮短以及損壞等事件,因此,電池和電安全問題也就成為了新能源客車亟待解決的問題。“今年深圳、廈門發生相繼新能源公交自燃,引發公眾對新能源汽車安全擔憂。此次排查旨在發現、解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中問題,利于產業長期發展。”
崔東樹也認為,總體看,隨著全國新能源車市場的補貼和優惠照顧力度超強,政策效果逐步體現。各地差異化的新能源車優惠政策對車市的新能源車購買的促進較大,而車企不斷推出適合消費潮流的SUV車型等,也有效地推動新能源的快速發展。
崔東樹進一步透露,新能源汽車科技發展“十三五”的實施方案正在制定,目前已經通過國家科技專家組的總體戰略規劃布局。“該方案到2020年純電動汽車的技術研發目標之一就是,建立完善的電動汽車動力系統科技體系和產業鏈,為實現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500萬輛提供技術支撐。”崔東樹介紹。
更多資訊請關注汽車制造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