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應將眼光總盯在光伏的技術路線上,而應大力扶持薄膜光伏技術的發展,例如光伏建筑一體化就是很好的應用前景。”在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應放眼全球,將專注于薄膜發電技術,為中國的經濟轉型和霧霾治理做出自己的貢獻。
應用前景廣闊
記者: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是分布式光伏發電的一個特殊且應用廣闊的領域,對提高我國建筑節能水平、加快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有哪些重要意義?
李河君:我國擁有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場,建筑節能空間巨大。我國現有建筑面積超過500億平方米,未來5年新增建筑規模將達100億平方米。由此推算,我國現有建筑外墻面積為180億平方米,新增建筑外墻面積為36億平方米。如以現有建筑外墻面積的1%,新增建筑外墻面積的30%安裝BIPV計算,則可安裝面積達12.6億平方米,總裝機規模可達81.9GW,潛在市場規模1.6萬億元。25年共可實現發電9480.9億度,節約標準煤353977.8萬噸,減排二氧化碳920342.3萬噸、粉塵1769.9萬噸、二氧化硫283.2萬噸、氮氧化物2704.9萬噸,經濟社會效益顯著。
政策補貼和市場回報阻滯進一步發展
記者:請談一談我國光伏建筑一體化的應用現狀。
李河君:我國光伏建筑一體化產品已經非常成熟,市場需求擴大,亟須政府扶持推廣。近年來,光伏企業及建筑業主在我國建筑市場投資了近百個BIPV示范項目,探索了包括建筑光伏采光頂、光伏幕墻、光伏裝飾幕墻等主要BIPV類型,初步形成了BIPV標準化產品、標準化安裝、系統集成等成套技術及規范,基本形成了滿足市場需求和安全規范的技術和產品體系。
記者:我國光伏建筑一體化雖然有了長足發展,但在政策補貼和市場回報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制約其進一步壯大,您如何看待?
李河君:現行分布式度電補貼政策無法滿足當前市場的投資回報,不利于扶持和推廣光伏建筑一體化。國家扶持光伏建筑一體化的現行政策包括兩類:其一,2009年,國家給予BIPV的扶持政策是每瓦投資補貼9元,2010年改為每瓦投資補貼8元,2011年調整為每瓦投資補貼7元。自2013年開始,對光伏產業統一執行分布式發電補貼政策,即每度電補貼0.42元。其二,國家對于滿足綠色建筑要求的建筑業主給予相應的綠建補貼,符合2星認證的按建筑面積每平方米補貼45元,符合3星認證的每平方米補貼80元。但相比普通建材,BIPV的初始投資成本仍然較高。以光伏幕墻(BIPV)替代玻璃幕墻為例,平均成本高出約750元/平方米。以北京地區為例,光伏幕墻每年的發電約為37度/平方米,可實現發電收益52元/平方米(北京市商業電價1元/度,國家分布式補貼0.42元/度),靜態回收期約14年,難以滿足當前市場的投資回報需求。依據國際經驗,在一些發達國家普遍采用扶持BIPV的差異化電價補貼政策。目前,德國、法國及日本等發達國家的BIPV技術已進入相對成熟期,市場應用廣泛,這與他們普遍采用區別于傳統光伏電站的BIPV補貼政策關系密切。以法國、意大利、德國、英國及西班牙為例,其對BIPV應用最顯著的激勵方式就是實行差異化電價補貼。此外,2010年5月,歐洲委員會采用零排放能源建筑規范作為未來建筑目標。預計到2020年底,歐洲所有新增建筑都將接近零排放。這些政策無疑刺激了BIPV在歐洲市場的進一步應用。
應制定專項扶持政策
記者:產業政策扶植和寬松的政策環境無疑會對產業發展帶來利好,你認為國家應該出臺哪些扶持政策推動光伏建筑一體化產業發展?
李河君:為推動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領域規模化高水平應用,促進我國光伏建筑一體化產業快速健康發展,建議國家把光伏建筑一體化作為分布式光伏發電的一個特殊領域,制定專項扶持政策。首先,制定強制性推廣措施。建議在新建筑規劃中,強制性采用光伏一體化產品,或者強制性規定新建筑耗能必須實現15%能源自給。其次,給予專項投資補貼。建議對于新建或改造建筑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BIPV產品,國家驗收合格后依據安裝面積給予一次性投資補貼,暫定期5年。政策頒布第一年每平方米補貼450元,第二年350元,第三年250元,依次類推。預計到2020年末,BIPV系統價格的降低將可以達到無需政府補貼的程度,即按現行的電價趨勢及分布式補貼水平即可滿足投資收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