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中國本土伺服企業舉步維艱:如何突破陰霾?

時間:2015-03-11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2011年我國伺服電機市場容量23多億元,比上年增長10。2%,伺服市場增長恢復穩定,這得益于國家相關的經濟政策。

2007-2011年,本土自動化廠商看好運動控制市場,紛紛向伺服進軍。這種現象的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一、下游行業對伺服的需求巨大;二、伺服下游行業保持快速增長;三、伺服的利潤相對較高;四、本土企業模仿國外技術,可以快速制造出自己的產品。在形勢大好的幾年間,本土伺服企業主要以銷售產品為導向,不斷地擴大生產規模。

2011年我國伺服電機市場容量23多億元,比上年增長10。2%,伺服市場增長恢復穩定,這得益于國家相關的經濟政策。2012年伺服電機市場受國際經濟疲軟和國內需求不足、產能過剩影響,市場下滑5。56%,近6年來首次出現下滑,且下滑幅度較大。2013年中國伺服電機市場上半年仍緩慢下滑,下半年觸底回溫,全年漲幅約8%。

從相關數據了解到,但從2012年起,國內伺服大環境受國際金融危機、內需低迷、出口下滑等因素影響,市場發生逆轉,下游行業需求增長減緩甚至下滑,本土伺服企業逐漸陷入舉步維艱的境地。

導致這種境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本土企業只重視生產和銷售規模,輕視研發投入。在短期內,伺服研發投入與其規模不相符;

二、沒有核心技術,只靠伺服電機價格競爭來獲得短期訂單;

三、國內伺服企業沒有差異化,都是低水平的重復;

四、本土伺服行業基礎非常薄弱,大規模的企業較少。

未來,本土伺服企業面對這種需求分散,沒有大行業大客戶的惡劣情形,該何去何從?

走出此種困境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本土伺服企業必須轉變意識,從單純依靠產品競爭的意識中走出來,打造自己在核心技術和方案方面的競爭力;

其次,本土企業要轉變經營模式,由之前的從產品到OEM設備商,轉變成由行業解決方案直接到最終用戶。

本土伺服企業可以將技術賣給設備制造商,依靠核心技術和解決方案立足于伺服市場;最后,在現存資源情況下,本土企業應向歐美和日系伺服企業學習,找準自己的下游行業定位,各企業之間打造出層次感,不在只處于低層次的同質化競爭局面。本土各伺服企業只有具備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同時各企業間串行合作,在未來的行業調整中,本土伺服企業才能存活下來,也是本土伺服唯一的發展出路。

更多資訊請關注伺服系統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