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技能成長來看,我國光伏技能程度不竭晉升。在多晶硅關鍵,流化床法行將范圍化量產,陜西天宏與美國REC 合股建廠、江蘇中能自主研發等;在硅片關鍵,金剛線切割已經大范圍應用于單晶硅片,多晶硅片切割也已小范圍應用;在電池關鍵,屢次印刷、PERC 技能、黑硅技能等已在使用或動手研發。
從電站關鍵來看,2014年我國光伏并網裝機量在10.5GW左右。由于范圍節制與光伏電站審批權下放的政策銜接問題,部門省市下達籌劃較慢,造成2014年年底光伏電站會合建成并網;至2014年年底,我國累計光伏裝機量為26.52GW,此中散布式光伏發電不跨越5GW,我國光伏市場仍以大型地面電站為主;由于2014年年底有多量已動工建設未投產的項目(估量有5GW以上),加之部門地域已建成但未納入范圍,預計2015年我國光伏市場將呈現較大增長。
日前,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光伏行業成長與投資闡發——2014年回首與2015年展望”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做了題為《我國光伏財產2014年回首與2015年展望》的陳述。他認為,目前我國光伏財產范圍延續擴展,行業成長總體趨好。2014年,我國多晶硅產量到達13.2萬噸,同比增長57%;硅片產量到達38GW,同比增長28%;電池片產量到達33GW,同比增長32%;組件產量到達35GW,同比增長27.2%。主干企業毛利率大都回到兩位數,企業經營狀況獲得明顯好轉。財產鏈各個關鍵均有我國企業進入環球前十名,如多晶硅(4家)、硅片(8家)、電池片(5~6家)、組件(5~6家),而且第一名均為我國企業。
光伏全行業轉暖企業毛利率明顯回升
從多晶硅關鍵來看,2014年我國多晶硅產量到達13.2萬噸,同比增長57%。出產企業到達18家以上;行業產能利用率大幅晉升,到達84.6%;行業會合度較高,前十產業量占比到達91%,前五家到達77%;產物競爭力不竭加強,已具有實現進口替代底子。
從硅片關鍵來看,2014年我國硅片產量到達38GW,同比增長28%。硅片產值到達近88億片,約占環球76%; 財產會合度較高,前十家企業產量占比77%,前五家占比到達58%;行業整體產能利用率在72%以上,前十家企業產能利用率在85%以上;多晶仍為主流,多晶與單晶占比約為83:17。
從電池片關鍵來看,2014年我國產量到達33GW,同比增長32%。前十家企業產量占比52%,財產會合度有待進一步進步;行業整體產能利用率略低于70%,但前十家企業產能利用率在85%以上;多晶與單晶電池占比在87:13左右。
從組件關鍵來看,2014年我國產量到達35GW,同比增長27.2%。前十家企業產量占比56%,財產會合度有待進一步進步;組件行業整體產能利用率較低,但前十家企業產能利用率近90%;多晶與單晶電池占比在88:12左右。
從進出口環境來看,我國光伏產物進出口環境總體連結安穩增長,成長態勢精良。2014年硅片、電池片、組件、逆變器出口總額到達近156億美元,而多晶硅進口額跨越20億美元,進口量近10萬噸。此中,組件對日本出口占比近40%,而當前日本市場成長放緩,財產將面臨顛簸,應引起業內鑒戒。
從企業紅利環境來看,光伏行業毛利明顯回升。跟著市場回暖,我國光伏企業產能利用率已經獲得有效進步,紅利環境趨好。主干企業出貨量高,滿產超產,部門企業產能利用率到達85%以上,毛利率跨越20%。
仍面臨五大問題無競爭力產能加速退出
可是,我國光伏財產仍存在五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海內市場環境有待改進。存案范圍辦理模式有待進一步進步,散布式商業模式有待突破,光伏電站消化存在壓力,部門地域存在棄光苗頭(部門地域棄光率已到達20%以上)。
二是國外市場顯現不確定性。美國、歐盟等部門出口市場存在貿易壁壘,日本等部門市場呈現成長后勁乏現象,新興市場成長潛力有待進一步發掘。
三是技能成長任重道遠。產物同質性較高,在一些高效電池、新型電池的研發方面與國外仍有必定差距,高端裝備仍依賴進口,如PERC電池技能所需裝備等。
四是尺度檢測認證體系亟待健全。跟著資本市場對光伏電站存眷度增加,光伏電站質量愈受存眷,亟待完善尺度認證檢測體系,通過引進第三方保險、鞭策供給商晉升辦事質量等方法保障產物質量問題。
五是企業經營仍存壓力。“增量不增利”的環境仍在持續,供應快速晉升和市場不確定性仍將給產物代價帶來壓力,加之金融機構對制造業的“ 悲觀”態度,我國光伏企業經營壓力仍有待進一步減緩。
截止2014年年底,我國非化石能源占比為11.1%,要在2030年實現20%的目標,必要光伏闡揚更高文用。對付2015年財產成長,王勃華提出,跟著《光伏制造行業范例條件》的完善和落實,無競爭力產能將加速退出; 跟著《關于進一步優化光伏企業吞并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的深入落實,財產會合度將進一步晉升; 跟著金融自救、金融租賃、資產證券化的風行,金融機構也將推動優勝劣汰; 技能進步加速,多晶產物服從將達18%以上,單晶產物到達20%以上;出于資產證券化的必要,產物質量愈加受到重視;在資本的追捧下,散布式發電模式立異將加速;儲能將會在新能源范疇獲得更快成長;光伏應用加速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