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將掀起一場屋頂上的“綠色革命”。近日珠海召開“分布式光伏發電推廣大會”,稱到2017年力爭實現全市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300兆瓦,具備條件的新建工業廠房屋面光伏發電應用率超過70%,老舊廠房等可利用屋面通過改造光伏發電應用率超過30%。
記者了解到,光伏發電目前主要是在工商業領域推廣,因成本過高“并網”困難,真正要應用到家庭住宅上仍很難。
扶持力度全國少見
以“國際宜居城市”為建設目標的珠海,一直非常重視綠色建筑的發展,在當天推廣會上,相關部門發布了《珠海市分布式光伏發電實施方案》,提出將采用“自發自用、余量上網、就近消納、電網調節”的運營模式,將分布式光伏發電的應用落實到全市綠色建筑專項規劃中,為分布式光伏發電提供必需的屋面資源,從源頭上保證光伏發電在建筑中的應用,將其打造成城市新名片。
方案指出,對于列入珠海年度建設計劃的光伏發電項目,建成并通過驗收后,企業在享受國家補貼的基礎上,由市政府給予統一標準的市級補貼。此外,珠海擬將太陽能光伏發電應用納入節能考核指標以及獎罰制度,對當年完成光伏并網容量指標任務前三位的工業園區管委會及相關工作人員給予一定獎勵。
值得一提的是,珠海還將支持政府建筑先行先試,積極推進政府辦公建筑、學校、醫院等大型公共建筑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此外,對于符合綠色建筑星級標準的建筑工程,享受新型墻體材料專項基金的全額返退政策。住建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副司長韓愛興在推廣會上感嘆,珠海在光伏發電的協作機制和落實方面可作為“標志性城市”,其對光伏推廣的重視,“放眼全國也不多見”。
據悉,根據規劃,到2017年,珠海力爭實現全市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300兆瓦的目標,此外具備條件的新建工業廠房屋面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率超過70%,老舊廠房等可利用屋面通過改造光伏發電應用率超過30%。
建成項目省煤萬噸
珠海市住建局負責人介紹,珠海目前已建成20余個光伏發電項目,格力、偉創力等國際知名企業均有涉足。截至目前,全市已節約超過13000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近35000噸。
偉創力珠海公司從2010年起開始使用光伏發電,與珠海興業太陽能合作投入超過1億元,建設裝機容量達11.35萬兆瓦的光伏發電項目,該公司負責人表示,項目建成后,每年發電近1200萬度,占其總用電量的三分之一,幫助公司達成了“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
興業太陽能是珠海最大的光伏企業,該公司董事局主席劉紅維稱,計劃在珠海建設300兆瓦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通過上市公司的多元化融資平臺獲取資金支持,項目完成后每年將產生3億千瓦時的綠色電力。
千萬平方米屋頂可用
珠海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珠海的太陽年輻射總量每平方米高達4651.6兆焦,年日照時數達1292.1小時,每年每平方米地表吸收的太陽能相當于140-190公斤標準煤熱量。同時,珠海雨水較為充沛,有利于保持組件的清潔,非常適合進行太陽能資源的利用。
這位負責人稱,珠海市所有建筑物的總建筑面積已超過1億平方米,目前規劃的全市范圍內可利用的屋頂面積達1000萬平方米。如果按屋頂面積可利用率50%來計算,有將近500萬平方米的既有屋頂可安裝光伏板,發電功率達300兆瓦,項目建成后年發電量可達3億度,這個數據相當于目前珠海市全年總供電的2%左右。
成本高并網難家庭普及不易
目前光伏發電技術已成熟,從理論上說光伏發電已可進入千家萬戶,但珠海興業太陽能公司負責人坦言:未來幾年內,“屋頂太陽能”建設主要還是針對工商業客戶,光伏進入家庭仍面臨兩個主要問題。
首先,光伏并網接入難,能源公司在計價、運行機制等問題上,與國家電網的交涉并不順利,雙方未達成一致,“電力部門的條件比較嚴,要求也多”。
另一大阻礙是成本,盡管目前光伏材料的制造成本“已經很低了”,但一個光伏發電項目的成本回收期仍長達七八年,而小戶型的項目成本比工廠型的更高,“如果大規模安裝,每瓦耗資約8.5元;而小戶型安裝,則每瓦需要12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