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已經不再是一日兩日的話題,“先污染,后治理”的時代已經結束了。環境已經上升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尤其是近年來出現的霧霾。而機動車污染已成為中國空氣污染的重要來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學煙霧污染的重要原因,機動車污染防治的緊迫性日益凸顯。
根據環保部日前發布的《2013年中國機動車污染防治年報》顯示,2012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到2.24億輛,我國已連續四年成為世界機動車產銷第一大國,年均增長8.5%。全國機動車排放污染物4612.1萬噸,比2011年增加0.1%,其中氮氧化物(NOx)640.0萬噸,顆粒物(PM)62.2萬噸,碳氫化合物(HC)438.2萬噸,一氧化碳(CO)3471.7萬噸。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需求,傳統燃油汽車將不受人們的青睞。近年來,我國加大對能源汽車的研發、制造的力度,通過政策性的指引引導消費者走上綠色能源發展之路。另一方面,汽車制造業正逐步加快戰略轉型,朝著新能源領域進軍。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在相關政策日益完善之際,發展新能源汽車成為各大車企未來戰略布局的重點。在一系列政策利好的強力推動下,新能源汽車將打破“推而不廣”的局面。
今年7月底,國家發改委發布政策,電動汽車充電執行居民用電價格;8月底,工信部發布了第一批免征車購稅車型目錄;9月1日起,對符合條件的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10月底,工信部發布了第二批免征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
此外,地方政府紛紛出臺相關政策,促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京津冀公交等公共服務領域新能源汽車推廣工作方案(2014-2015年)》具體要求,在2014至2015年兩年中,北京市公共服務系統將推廣8507輛新能源汽車,天津市6000輛,河北省5715輛,到2015年底,京津冀地區公交車中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于16%,京津出租車中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于5%。河北省繼續做好示范城市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工作,新能源汽車在公交及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水平國內領先。
《廣東省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明確了今明兩年廣東省節能、減排、低碳的具體目標,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在公交、出租、公務、環衛、郵政、物流等公共領域的規模化、商業化應用。鼓勵企事業單位和個人使用新能源汽車,爭取到2015年底,廣東省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超4.5萬輛,其中珠三角地區純電動公交車保有量達4000輛。
《長沙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實施意見》指出,從現在至明年年底,對在長沙市售出并在長沙登記上牌的新能源車輛,由符合相關規定的新能源車生產廠家申請,給予相應財政補貼。長沙今年計劃推廣1580輛新能源汽車,明年力爭推廣4500輛新能源汽車,其中公交客車1100輛。
《武漢市鼓勵單位和個人購買使用新能源汽車地方配套補貼實施辦法(暫行)》明確規定,在中央財政專項資金補貼的基礎上,地方財政對單位和個人購買新能源汽車,按國家補貼標準的1:1給予地方配套補貼,國家和地方財政補貼總額最高不超過車輛銷售價格的60%。此外,武漢市還計劃年內建成1600個充電樁。
《上海市鼓勵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暫行辦法》,其中對純電動乘用車的補貼額度為4萬元/輛,對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含增程式)的補貼額度為3萬元/輛。
相關政策陸續出臺,電動車市場從前兩年的“冰冷”時期到如今產銷量飆升,市場由冷轉熱與今年接連打出的“政策組合拳”不無關系。政策優惠讓消費者得到了實惠,激活了市場活力。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產銷量得到很大提升,這表明,在政策措施拉動下,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效果已初步顯現。
推行新能源汽車積分制
通過新能源汽車積分制度,鼓勵引導企業更多的生產新能源汽車,大力租金新能源汽車的規模和我們國家汽車產品的結構。目前來說,我國汽車市場體系還不夠完善,新能源積分制度還處于探索階段。
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吳衛處長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期是2013年-2015年,政策的穩定性還有待加強,長效機制尚未建立。發改委正在積極研究今后的新能源汽車支持方式,將盡早向國務院提交,以便穩定市場預期。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財政部等部委正在積極的探索和研究更為完善的政策措施,來加快相關領域的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積極推進研究汽車產業的法治化管理,為汽車產業發展創造更加規范、更加公平的環境。
盡管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發展,但是就目前情況而言,技術問題始終是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
新能源汽車不限號不限行
各地政府鼓勵購買新能源汽車,并把新能源汽車納入車輛行駛保護政策,不實行機動車限號、現行措施,新能源汽車可享共用城市公交專用車道等通行便利。對新能源汽車獨立分類注冊登記,保險分類管理并給予優惠和便利。
新能源汽車還將免征車船稅,免收城市道路橋梁隧道車輛通行費等一系列專列措施。
充電樁“私人定制”
今年7月,工信部編制了《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加快充電設施建設,將充電設施建設納入城市總體規劃,鼓勵公共場所加快內部停車場充電設施建設,地方政府加大對充電設施建設的支持。
而新能源汽車充電需要一個完善的體系,包括每輛車必須配備的充電樁、服務于社區的快充站、服務于商業區的快充站、沿交通干道建設的充電網點等等。每輛車配備的充電樁主要解決每天的慢充,而且這應該是主要的充電方式,為此就必須保證每一輛新能源汽車都要有一個固定的停車位及一個專用的充電樁。快充站主要解決市內出行的臨時充電需求,但是夜間也可以提供慢充服務。這樣一個復雜體系需要地方政府周密規劃,逐步建設,精心管理。
目前,京港澳高速公路原陽服務區公路充電站,成功解決了能源汽車充電不再難的問題。每臺快速充電機上都配有一個類似加油槍的電槍。只需要把電槍插到車上就可以快速充電。充20分鐘就能達到80%的電量,可以續航150到200公里。充電站的開通,勢必會改善電動汽車的續駛里程問題。
充電難這一技術的解決成功打破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短的問題,這將推動新能源汽車快速駛向人們的生活。
按照規劃,到2015年時國內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將力爭達到50萬輛,到2020年時產能達200萬輛、累計產銷量要達到500萬輛。而在近期一系列政策的刺激下,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將突破5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