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3日通過驗收并網發電以來,禪城首座分布式光伏電站平穩運行了50多天,截止到上周三累計發電量達15萬度,等價節約標煤約60噸,平均每天節煤1.2噸。在上周舉行的光伏發電政策宣傳工作會上,禪城區經促局負責人介紹了位于華南電源創新科技園的這座光伏電站的運行情況。
事實上,作為禪城首座分布式光伏發電站,其意義遠不止節能環保。近年來,禪城區大力推動城市產業升級,重視和支持新興產業的發展,從政策、融資等方面都給予了新能源產業大力支持。由佛山科華恒盛新能源系統技術有限公司(下稱“佛山科華”)自主投資、設計建設和運營管理的這座分布式光伏電站作為禪城促進光伏產業發展的示范點,為禪城落實新能源戰略,拓展新能源市場奠定了良好的現實基礎。
今年年初,佛山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促進佛山市太陽能發電應用的實施意見》,提出2014年全市建成光伏發電裝機容量400兆瓦的目標,其中禪城要完成30兆瓦的建設目標。在此背景下,包括科華恒盛、科力遠等光伏產業下游應用企業相繼落戶禪城,將有力促進禪城光伏產業發展。
行業巨頭相繼落戶禪城發力光伏產業
今年3月,禪城首個分布式光伏發電站進行了批前公示,由國內電源行業巨頭廈門科華恒盛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科華恒盛”)的子公司佛山科華進行建設,而這距離佛山科華簽約落戶禪城只有半年時間。
佛山科華總經理鄧鴻飛介紹,拓展光伏業務是出于產業鏈延伸的考慮,“光伏里面最核心的東西是逆變器,把直流電換成交流電,而UPS的功能則是反向的,把交流換成直流,道理是一樣的。這幾年下來很多做逆變器的廠家,客戶會更趨向于選擇原來做UPS的,因為質量有保證,技術經得起考驗。原來沒有做過UPS的,現在來做逆變器,質量方面是難以保證的。”
以此為突破口,科華恒盛逐步發展成為分布式光伏發電站的方案提供商,掌握了多項自主研發技術。通過與華南電源創新科技園進行合作,建造了禪城的首座分布式光伏發電站。
據了解,首個光伏電站由8800塊電池板組成,鋪設在華南電源創新科技園的18棟建筑屋頂上,系統采用科華自主研發生產的光伏逆變器、匯流箱、智能配電柜、低壓變壓器和智能監控系統等產品。項目裝機容量2.2MW(兆瓦),每年發電量超過220萬度,每年可減排標煤704噸、二氧化碳1830噸、二氧化硫20噸,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鄧鴻飛表示,這個項目應用了佛山科華的許多先進技術,除了可以滿足園區所有企業的用電需求外,還將按照國家鼓勵的“自發自用,余量上網,電網調節”的原則,把園區用不完的電并入電網。
在項目設計之初,為了實現節能減排的目的,佛山科華在此項目中應用了多種節能技術和方案,包括分布式光伏發電自發自用余量上網、微網儲能發電、電能質量能耗管理、風光互補LED路燈、工業和商業智能用電節能等,都是先進的技術和方案。
事實上,禪城光伏產業的發展還要更早一些,去年3月,由南方電網綜合能源有限公司與佛山市公用事業控股有限公司聯合出資組建的佛山綜合能源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的主要業務包括光伏發電、建筑節能、工業節能以及綠色照明。
“成立到現在約一年半時間,我們在光伏發電、建筑節能兩塊業務領域發展較快。”佛山綜合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蔣國強介紹,公司業務范圍遍及大佛山各個區域,包括與美的集團合作,建成了目前亞洲單個廠區最大的分布式光伏示范項目,“我們的計劃是未來5年建成500兆瓦的光伏發電站。”
而在本月初,科力遠華南總部也落戶禪城,這家國內新能源電池巨頭業務范疇同樣涉及光伏產業的下游應用。可以預見,隨著幾大光伏巨頭的落戶,禪城的光伏產業發展將邁上快車道。
光伏發電大規模推廣條件成熟
今年年初,佛山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促進佛山市太陽能發電應用的實施意見》,提出2014年全市建成光伏發電裝機容量400兆瓦的目標,其中禪城要完成30兆瓦的建設目標。
對于政府大力推進分布式光伏電站的建設,蔣國強認為無論從經濟效益還是社會效益考慮,都是一項值得肯定的舉措。
“推廣分布式光伏發電,從整個社會用電考慮,有助于緩解佛山的供電缺口。”他介紹,這幾年佛山大量污染企業外遷,佛山的供電壓力較前幾年有所緩解,基本能滿足企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的需要,但在用電高峰期電力的供求關系仍然緊張,通過推廣分布式光伏發電,能夠緩解這種供求壓力。
此外,分布式光伏發電站對環境幾乎沒有影響,從節能環保的角度來看,也具備大規模推廣的必要性。以佛山綜合能源有限公司與美的合作的項目為例,項目位于美的家用空調順德工廠廠房屋頂,總面積達到32.98萬平方米,項目總裝機容量達到32兆瓦,每年將實現發電3054萬千瓦時,節約標準煤約1.04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6萬噸、二氧化硫0.08萬噸。
從光伏產業自身的發展情況來看,目前分布式光伏發電已經具備了大規模推廣的條件,“這幾年光伏電站核心零部件的價格持續往下走,使得光伏電站的建設成本大為降低,比高峰期下降了將近一倍,伴隨著這種成本的下降,光伏發電的價格也逐漸趨于合理水平。”蔣國強介紹,相比于2008年將近3元/度的高價,目前光伏發電的價格大幅下降,趨于火電的價格水平。
對于企業來說,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站同樣符合經濟效益。佛山科華負責人焦衛軍介紹,目前企業與佛山科華合作開發分布式光伏電站的模式有幾種類型,包括由業主自行開發投資、能源管理、屋頂租賃以及建設轉賣等。
以使用能源管理的開發模式為例,業主只需要提供屋頂的使用協議并同意優先使用光伏電站所發電量即可,其余工作交由佛山科華負責項目的報批、融資及項目設計、建設和運營維護。相應的業主可以獲得電價使用優惠,即在標準電價的基礎上打九折,“以1萬平方米的屋頂為例,大概可以鋪設1兆瓦的光伏組件,每年大約發電100萬度電,按一度電1元計算,業主可以享受9折電價優惠,每年電費節省10萬元。”
蔣國強介紹,目前光伏電站的建設成本大概1兆瓦需要投入800萬—1500萬元。以此計算,建設光伏發電站大概需要10年以上可以收回成本。但即便如此,對于很多企業來說,光伏電站的一次性投入依然很大,會對企業的短期經營造成壓力,因此目前光伏電站的開發大多使用能源管理或者是屋頂租賃的方式,由建設方負責資金的籌集和項目建設運營。
推動光伏產業發展還需邁過哪些坎?
禪城區經促局相關負責人區海港介紹,為了推動光伏產業的發展,禪城區從政策、融資等各方面都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并配套國家、市扶持資金合計570元/千瓦,支持所有用電戶開展含光伏發電項目在內的電力需求側項目。
此外,政府還加強了對重點用能企業節能降耗任務完成情況的監察力度,鼓勵企業加大節能改造投入的同時,對單位產品能耗超限企業嚴格執行不低于5分錢/度電的懲罰性電價政策。
對于分布式光伏電站的建設方來說,資金的籌措是一個問題。由于一次性投入較大,回收周期長,對建設企業會帶來很大的資金壓力。目前在政府政策的引導下和金融機構的支持下,分布式光伏電站項目的建設擁有了較為寬松的金融環境,“我們的項目獲得國家開發銀行的支持,整體融資成本比較低。”焦衛軍介紹。
除此以外,為了促進生產企業與光伏電站建設方的對接,禪城區政府經常會把這些企業組織起來,為企業之間搭建起溝通交流的平臺。區海港介紹,在上周舉行的宣傳會上,就成功撮合了兩個項目的順利對接。
雖然政府從各方面給予了扶持,但蔣國強認為,目前禪城推廣光伏產業仍面臨著一些難題有待解決,“分布式光伏電站的建設首先要解決場地問題,目前主要建設在民居屋頂、工業廠房,以及城市的河堤、荒坡等公共場地。”
他表示,相對來說民房屋頂面積小,發電量有限,大規模推廣條件還不成熟。而工業廠房面積很大,最適合建設光伏電站,但目前禪城的很多工業廠房屋頂老化嚴重,承重能力不符合建設要求,如果要鋪設光伏電站就需要對一些屋頂進行改造,這就增加了光伏電站的建設成本。
對此,他建議政府要全面推廣分布式光伏電站,需要在政策上做一些引導,“要對現有的屋頂進行改造成本會很大,但對于一些新建項目,包括目前大量出現的城市綜合體或者是一些新的廠房,政府是否可以在項目設計階段對這些項目的設計提出要求,讓它能夠符合光伏電站的建設要求。”
相關
建設分布式光伏電站有哪些模式?
為了更有效地促進分布式光伏發電站的推廣,目前佛山科華主要采取4種模式進行合作開發,這幾合作模式滿足了企業的不同需要。
業主自行投資
項目由業主進行投資、立項并擁有光伏電站的所有權及所發電量的使用權及并網售電權。建設方則主要負責立項,以及項目設計、建設、運行、維護。
收益方式:通過自行投資,業主可以獲得電站長達25年的發電收益、節能減排補貼收益等。
優點:可獲得長期投資收益
缺點:資金占用大,收益周期長
能源管理
業主僅提供屋頂使用協議并同意優先使用光伏電站所發電量,電站開發商負責項目報批、項目融資及項目設計、建設、運營維護。
優點:企業可以獲得優惠電價,并且不需要承擔風險,不占用企業資金。
屋頂租賃
建設方以租賃的方式向屋頂業主租用屋頂用作太陽能光伏發電站的建設,業主同時優先使用光伏所發電量,由建設方進行投資、建設、運營并售電。
優點:業主可獲得租金并且不需要承擔風險,不占用企業資金。
建設轉賣
由建設方投資、建設并運營電站,在約定的時間以約定的價格將光伏電站轉賣給企業,轉賣后電站所有權歸企業所有,并進行支配。
優點:可獲得長期投資收益
缺點:資金占用大,收益周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