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周期物料的預測: 需求預測的一大難點

文:劉寶紅2020年第六期

導語:對于長周期物料,我們之所以專門探討其需求預測,是因為它們對供應鏈的影響最為深遠。對于供應鏈來說,一個行業之所以難以對付,關鍵就在于那些長周期物料,比如芯片、顯示屏、定制化程度高的關鍵零部件等等。本文摘自《供應鏈的三道防線:需求預測、庫存計劃、供應鏈執行》(劉寶紅、趙玲著)。

長周期物料難以預測,難以執行,給我們帶來那么多的挑戰,以至于人們對長周期物料談虎色變,甚至對長周期物料恨之入骨。其實,一個行業的門檻,主要也是由這些長周期物料決定的:在技術上它們提供了差異化優勢,在管理上它們把管理落后的企業排除在外。如果沒有那些長周期物料,我們的日子只能更差:沒有長周期物料,往往意味著入行門檻很低,競爭白熱化,你經受的便是紅海中的煎熬。餐飲行業就是典型的例子。越是有差異化優勢的行業,比如大型設備、多品種小批量行業,長周期物料越多。越是大批量行業,長周期物料的比例越小,競爭優勢也越難以持久。

QQ截圖20201029144000.jpg

對于長周期物料的預測,最簡單也是最直觀的方式就是建立成品預測后,通過運行MRP,打開BOM,自動生成物料層面的需求預測。比如在我們的問卷調查中,有個讀者說,他們的銷售部門每月更新成品需求預測,成品通過BOM拉動材料預測。如果出現超過預測的情況,就要和供應商協商壓縮周期。采購會根據具體情況建立一定的安全庫存。

但問題是,在很多情況下,成品層面的預測很難確定,定制化程度越高、供應鏈周期越長,情況就越是如此。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所以,常見的替代方案呢,就是在長周期物料層面獨立做需求計劃,這也是我們這里要探討的。

一位智能手機制造商的計劃人員說,他們的長周期物料是通過銷售與運營計劃(S&OP)輸出,計劃委員會審核后做出來的。而典型的S&OP呢,則是由計劃主導,協同銷售、產品、供應鏈等職能。這是比較正式的做法。在管理粗放的企業,有的說由銷售負責,根據銷售產品一年內的預測需求,結合歷史消耗記錄制定,每月更新一次。還有的由物控、生產計劃、計劃+銷售+采購一起討論等。

有的企業是由產品經理負責。比如有個企業的長周期物料主要集中在電子元器件上,因全球指定品牌和廠家,受國際市場需求和廠家產能影響,很多采購周期長達4-5月不等。預測主要來自上層產品的需求,一般由上層產品的產品經理(負責該產品的研發、上市和維護等)負責提供。有的企業是市場和計劃共同決定(當然,我們的經驗時,如果“共同”負責,那就是沒人負責)。還有個企業是由計劃和采購部門共同給出長期預測,同時讓供應商也適量備庫存。還有個企業專門設立一個部門,叫CPMC,集中管理長周期物料,基本每周都在和銷售回顧預測。

但不管是哪個部門做,企業都意識到長周期物料的重要性,所以由最優秀的員工來做。比如有個企業是由計劃科長來做,每個月滾動更新一次。有個企業由計劃部牽頭,與銷售、研發計提決策,貴重物料要求總經理參與,每月更新,當市場波動大時每周更新。在一般的企業,此類物料的計劃一般歸最有經驗、最資深的一兩個計劃員負責,要說壓力,是這幾個人在擔負著物料方面的最大壓力,不管是計劃、執行,還是短缺、過剩。

一位職業人說得好,長周期物料的預測關鍵是端到端的思維,即貫通客戶端與供應端,再回到客戶端,并不斷修正。這是產銷協同能力的絕對體現,或者說是制造型企業運營管理水平的一個標志。一般來說,長周期物料是滾動預測,無論是借助IT系統還是Excel表單。在實踐中,他發現很多滾動計劃的人容易糾結,該填出12周或8周的只填上3、4周,其余格子都空著,理由是前端沒有給客戶訂單預測,ERP算不出來,他們也不敢隨便填。那時他會規定給計劃人員不許空格,要么填0要么填上其它數字,空格就是不作為。這是在解決“所有的預測都是錯的,但有一個預測比沒有預測要好”,驅使供應鏈人員盡責地去獲取與分析預測。

還有一位職業經理人說,長周期物料是產銷協同痛點。在他看來,首先要明確長周期物料對應的成品,是MTS還是MTO模式。在按庫存生產(MTS)下,成品庫存可以作為緩沖,應對長周期物料的預測不準。對于MTS的產品來說,需求相對穩定,長周期物料的預測也相對較連續,供應渠道的不同階段都有庫存,可以通過趕工加急等方式,更快驅動供應鏈響應來彌補預測的不足。

對于按訂單生產(MTO)的產品來說,長周期物料就更難對付。在這位職業經理人看來,有兩類方案可供考量。其一,對預測進行KPI考核,以提高預測質量,但這也只是一定程度上的改善。其二,把長周期層層剝開,在成品、半成品等環節建一定的柔性庫存,推拉結合,優化組合庫存和運營成本,以便在訂單大幅波動后,仍能快速拉動響應。

這位職業經理人認為,推拉結合的決策很難。一是涉及到供應鏈利益和風險共擔——鏈主企業習慣于利益最大化上游,風險最大化下游,不愿承擔推拉結合處半成品庫存的風險;二是此類庫存的建立也要基于預測,而這正是我們所欠缺的——這要求對產品的歷史銷售數據有清晰的掌控,比如識別、糾正由于缺料扭曲了的銷量,同時要熟悉后續的市場整體走勢、份額規劃、可能的促銷政策、季節因素、產品的技術切換等。最關鍵,企業領導要理解柔性和快速響應的代價,那就是相應的庫存風險。

對于長周期物料的預測,作為采購方,有所作為比無所作為要重要。就如一位職業經理人所說,放手不管,由供應商做自己搗鼓預測,預測準確度只能更差,因為供應商更加遠離需求。到頭來難以保證供應,雙方關系破裂的可能性大。相反,作為采購方,你得有所作為,制定需求預測,與供應商溝通、協作。比如采購方盡其所能,給供應商提供26周+3個月的預測,其中前13周目標是80%的準確度,13周到26周是80%到150%的準確度,3個月的數據則多為拍腦殼的,僅供參考。每個月結束后,對比前13周的數據差異,達成內部一致意見,調整預測,并和供應商溝通。

這位經理人還強調,針對具體的預測,要落實到供應商的下級供應商,比如毛坯的原材料、過程庫存和成品庫存等,并和下級供應商的老板溝通,關鍵

是展示未來以獲得支持。在執行層面,每天的訂單交貨是必須逐行落實,保證在途庫存按期到達,提高工單中的物料齊套率。最后,如果有設計變更,一定要非常小心地管理,維護供應商的正當利益。

總的來說,長周期物料集中體現了供應鏈的三道防線思想:(1)所有的預測都是錯的,但有個預測比沒有預測強——長周期物料必須由預測驅動,以準備產能、原材料等,沒有預測,供應鏈的各個環節就自己整出個預測,結果陷入多重預測的困境;(2)需求預測錯了,設立安全庫存來應對,包括過程庫存;(3)需求預測和庫存計劃的先天不足,需要執行來彌補,比如適當集中采購額,整合供應商把自己做成大客戶,以有效驅動供應商響應;提前與供應商商定取消訂單的條件(比如提前13周可免費取消,提前8周支付x%的價錢,提前4周支付有y%的價錢等)。

一個很關鍵的因素是,在這次的問卷調查中沒有被提及,就是標準化、模塊化、通用化設計,控制多樣化設計,降低產品的復雜度,降低長周期物料的庫存風險,以便更好地建立推拉結合點,把庫存往需求點推,這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伺服與運動控制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直驅與傳動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中國傳動網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
往期雜志
  • 2025年第一期

    2025年第一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5年第一期

  • 2024年第六期

    2024年第六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六期

  • 2024年第五期

    2024年第五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五期

  • 2024年第四期

    2024年第四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四期

  • 2024年第三期

    2024年第三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