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采購在多個方面績效最差

文:劉寶紅2018年第五期

導語:

    看到美國企業咨詢機構CEB(CorporateExecutiveBoard)的一份研究報告講的是集中采購、分散采購,以及兩者的混合體:混合采購,本文旨在探討它們之間的聯系及優缺點。

文/劉寶紅

    集中采購的優點是在整個公司實施統一的流程、系統和策略,便于一致性;需求整合以后,規模效益增加,有了更強的議價能力,利于降低成本;決策離主要的決策者更近,容易戰略聚焦。但集中采購的缺點是遠離用戶,對用戶要求往往不能完全了解,特別是獨特的需求;需求變動了,集中采購的響應速度也比較慢。

    分散采購的優點是貼近需求,能更好地與用戶部門溝通,對需求的響應速度快,能更好地滿足本地需求。但分散采購帶來規模優勢的喪失,議價能力下降,標準化程度也更低,采購運營的效率更低。

    于是,很多公司想,我們來個混合結構,美名其曰“總部領導”:由總部制定政策、流程和系統,取得標準化優勢;由事業部、分公司(基層)來按照統一的方法論,選擇和管理供應商,貼近用戶部門,更好地滿足需求。這看上去很理想,其實有很多問題,比如角色定義不清,決策權劃分不清,協調難度增加等。

圖1三種采購形式的特點(來源:CorporateExecutiveBoard)

三種模式采購績效評估

    這也體現在采購的整體績效上。如圖2所示,CorporateExecutiveBoard調查不同的采購組織下,三種主要采購模式的采購績效。

    其中,“平均成本節支”是年度降本。因為規模效益,集中采購的節支比例最高,而分散采購最低,混合結構居于中間。這都符合常理。

    “平均花在采購上的費用”主要指采購部門的成本,比如員工的報酬、信息系統的維護等。集中采購的費用最低,沒什么稀奇。按道理,分散采購的費用應該最高,但統計結果是混合結構的反倒更高。這可能跟混合模式下,責任、角色劃分不清,溝通困難等,導致采購的效率低下,采購本身的成本更高。

    “平均實際可控開支”統計的是所有開支中,有多大比例可由采購直接控制。比如花了100元,有多少元是納入采購的控制,由采購決策的。不出意料,集中采購下,采購的控制能力最強;但混合模式控制能力最弱,有點出人意外。也就是說,混合模式下,總部和事業部的采購職能作為整體,控制力度反倒最弱。

    “采購合規”并不是國內常說的“合法合規”,而是合同的履行。集中采購下,一大問題是總部選了供應商,簽好了合同,基層以各種理由不用,所以這一指標應該比分散采購的低——分散采購下,選擇權和管理責任都歸事業部,所以履約率最高?;旌辖Y構按道理應該居中,但實際上最差,低于集中采購,再一次說明混合采購的不理想。

圖2混合型采購組織在多個指標上評比最差(來源:CorporateExecutiveBoard)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研究有兩個缺陷:一是樣本較小,只有三四十個企業;二是公司規模較大,一般都是財富500強規模的企業(我沒有看到具體的規模統計,但該研究機構的客戶一般都較大,因為那些較大的企業才能用得起這個研究機構,做這樣的研究)。但是,整個研究反映出的混合采購的問題,還是比較符合常識。這從戰略學上也能找到答案:企業要么追求差異化戰略,要么追求低成本戰略,這是兩個極端,但不能“騎墻”,走中間路線,否則的話就stuckinthemiddle(夾在中間),左右都不是人,這是戰略之大忌。這也跟打太極拳一樣,你的身體重心要不落在前腳,要不落在后腳,就是不能落在中間——雙重之下,就容易被對方擊倒。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伺服與運動控制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直驅與傳動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中國傳動網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
往期雜志
  • 2025年第一期

    2025年第一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5年第一期

  • 2024年第六期

    2024年第六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六期

  • 2024年第五期

    2024年第五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五期

  • 2024年第四期

    2024年第四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四期

  • 2024年第三期

    2024年第三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