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產業鏈上尋找“新基建”帶來的機會

文:2020年第二期

畢亞雷.jpg

深圳市機器人協會秘書長 畢亞雷

自“新基建”概念提出以來,關于新舊基建的討論就不絕于耳。與傳統基建相比,“新基建”將為產業發展帶來更強的動力。尤其是隨著5G、芯片、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相關行業也需要一些平臺支撐,包括政府政策的支持,以及目前正在推進的產業集群、資源集聚等相關服務。

新舊基建雖有本質不同,但實際上,“舊基建”與“新基建”耦合得非常緊密。“新基建”可以看作是過去“鐵公基”建設的一次產業升級,同時也是與“新動能”緊密結合的一項新國策。具體到機器人產業領域,機器人技術是典型的交叉學科技術,其在產業應用方向上跟“新基建”的各個領域都緊密聯系。比如,在這次疫情下,各類無接觸式服務移動機器人廣泛應用,結合人工智能,成為現代服務業升級的剛需。機器人、人工智能更是“新基建”能夠落地產業、落地民生、落地國家戰略發展的一個重要抓手。

如果說機器人、人工智能產業是“新基建”落地的重要抓手,那么反過來也可以認為,“新基建”催生了機器人、人工智能產業巨大的應用場景。“新基建”必然以創新引領作為基本特征,其創新技術,如5G、芯片、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發展,都將成為引領整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新動力。機器人產品逐漸成為產業和服務業的剛需,我們也看到,眾多企業都快速響應,集成研發,生產出各類適應市場需求的新產品。未來當人類再遇到新的挑戰和難題時,其實是非常需要機器人、人工智能去做技術、產業的支撐。

目前,對于機器人、人工智能產業來說,已經明確迎來應用的風口,諸多應用都遇到了可以進行大規模商用的機會。在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過程中,企業應該結合目標行業的應用知識,提供有效的整體解決方案。這是給機器人、人工智能企業的一個機遇,同時也是挑戰。

找準了風口,具體該怎么去把握機遇,迎接挑戰呢?

首先要做的就是解讀政策,國家政策是站在創新引領發展的高度上制定的,具有戰略性和前瞻性,企業應在其中找到契合自己的發展方向和應用場景。其次,企業要有開放思維,具體就是要把產學研用好用活。深圳市機器人協會號召企業與科研單位建立聯合實驗室,做協同創新,以開放的觀念,廣泛地與開放的機構,與上下游產業進行合作。創新引領、資源集聚、協同發展。企業要加強產業鏈意識,以及跨界合作思維,為自己的技術優勢和資源找到應用場景,最終實現價值。最后,此次“新基建”建設是一次非常好的機會。它本身不是一個現成的“大餅”,要想分享“美味”,企業一定要從自身業務出發,不盲目追逐風口,而是結合“新基建”提供的機遇,從自己的業務出發,從產業鏈的邏輯跟規律出發,就地做活,在自己的產業鏈上尋找機會,在其他新基建相關領域創造機會。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伺服與運動控制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直驅與傳動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中國傳動網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
往期雜志
  • 2025年 第1期

    2025年 第1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5年 第1期

  • 2024年第1期

    2024年第1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1期

  • 2023年第4期

    2023年第4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3年第4期

  • 2023年第3期

    2023年第3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3年第3期

  • 2023年第2期

    2023年第2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