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疆科技 堅持技術的原創 樹立機器人的民族品牌
文:G 和弦2020年第二期
劉培超創始人(圖中左)
深圳市越疆科技有限公司
承載制造裝備強企的掌舵者
早在十幾年前,越疆科技創始人劉培超意識到,機器人缺乏自主品牌,不利于制造業的長遠發展。缺乏自主的品牌代價有多大?或許從事印刷包裝的行業人士深有體會。一臺德國的印刷設備價格上百萬,印刷廠辛苦賺回本錢后,就要考慮擴大規模,于是籌錢購買上千萬的印刷機。從某一程度上看,印刷廠來來回回都是給外資印刷設備廠打工。因此,實現設備的自主創新,是我國制造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為此,劉培超在2015年創立越疆科技,開啟了機器人自主研發的道路。深圳是國內改革開放的橋頭堡,也是以“科技”立市的經濟特區。在機器人產業工業總產值方面,2018年達到1178億元,并且機器人企業超過600家。
創立越疆科技的城市選擇上,劉培超自然會選擇產業相對完善的深圳。劉培超說:“機器人是技術密集型和產業密集型并存的行業,越疆科技需要大量算法、硬件和軟件人才,而深圳擁有完善的產業供應鏈和梯度,為我們創業提供完整的人才配套。另外,機器人是技術快速迭代的行業,并且研發的收益周期長。深圳無論在政策還營商環境上,都給予科創型企業支持,為我們創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保障。”
制造業轉型升級,就是提升自動化水平,去勞動密集型生產方式,實現智能化、精細化的高質量生產。為此,制造型企業需要高端的制造裝備。如果制造裝備大量依靠進口,一是設備的定價權由他人掌握,增加生產工廠轉型成本,二是出于技術保護,外資廠商未必愿意供應最新、最尖端的設備。劉培超告訴記者:“越疆科技始終堅持技術研發,打造實用的機器人。借助政策上的扶持,然后把科研成果回饋社會。此外,越疆科技的市場,不局限于國內?!浇謥碜浴浇剌d質’寓意我們用科技樹立民族品牌,跨越邊界走向世界。”
劉培超的信念非常堅定,就是要打造自主的民族品牌,專注機器人核心技術養成。越疆科技從推出第一代DOBOT魔術師,到如今的全感知工業機器人、協作機器人等比肩國際一流性能產品,在短短五年時間,越疆工業機器人連續成為2018及2019年度中國大陸品牌工業機器人出口量的NO.1,大大提升了國產機器人在全球市場的占比。
堅持以原創技術轉化效益
越疆科技切入機器人行業,是從教育級機器人開始。據了解,劉培超在大學時,就喜歡沉浸在實驗室做技術研發,并致力于讓技術轉化為產品。通過不斷的經驗累積,以及對機器人技術的追求,最終成功把越疆科技的產品推向全球。
許多產品技術研發上,往往科技含量很高,卻在市場上的表現不盡人意。關于技術轉化為效益是企業需要思考的重點。那么越疆科技如何實現技術與效益之間的轉化?劉培超說:“越疆科技起初做教育機器人,我們的機器人是原創性產品,有著爆發性的需求,特別是腦洞大開的玩家提出的需求,給我們技術創新的靈感和方向。也就是說我們先要清楚客戶想要什么,然后我們做什么。”
越疆第一階段做教育機器人,第二階段就是進入工業機器人領域。相比起服務型機器人,工業機器人對精度、穩定性要求高,并且技術迭代的頻率高。要想在工業機器人領域有所建樹,那就必須回歸到技術本身,扎扎實實做好研發。劉培超說:“我們要做一家世界級的企業,需要有高精尖技術含量的產品。越疆科技通過內部的反復探索和論證,最終決定在工業發展。我們希望中國制造的機器人產業能夠在未來的10年實現質的飛躍。越疆科技也會用時間用汗水用激情,去打造一款真正能夠為制造企業所用,且性價比高的工業機器人”
為此,劉培超帶領團隊堅定不移地進行技術攻克,在視覺、控制、伺服驅動、本體技術等主要環節實現突破,并提出完整定義的輕量型智能機械臂的概念,并最終轉化為產品。如獨豹SA系列、獨豹SR系列機械臂等產品。
一份耕耘一分收獲,越疆科技經過幾年的艱苦奮斗,其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全感知智能機械臂獲得德國“紅點獎”、“iF設計獎”、美國“CES創新獎”等國際工業設計最高獎,以及中國工業設計最高獎“紅星獎”。并且,越疆科技的機器人在工業、教育、商業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機械臂產品已銷往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
后記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整體經濟面臨嚴峻考驗。新基建的推進,給經濟增長帶來新的動力,給機器人企業帶來新的機遇。關于新基建劉培超表示:“新基建包含了5G、大數據、工業互聯網幾個方向,對機器人領域是個利好。以工業互聯網來為例,智能機器人是工業互聯網的一個智能終端,也是幫機器人實現柔性制造,他們兩個是相輔相成的作用。新基建本身會加快促進下游產業的自動化節奏,實現柔性制造需求的打開,所以對機器人行業是個促進。此外,5G配套的大規模的生產,對機器人行業來說是個新的行業增長點,我們機器人企業可以關注應用,關注市場規模化的需求,開拓新的市場疆土?!?/p>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