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國產起重機能否扛起“中國制造”威名?

時間:2012-06-15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隨著近年來我國大型基礎設施建設、能源行業、房地產行業、石化工業和造船工業等行業的快速發展

  隨著近年來我國大型基礎設施建設、能源行業、房地產行業、石化工業和造船工業等行業的快速發展,極大地帶動了我國起重機等重型機械制造業的發展,以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徐州重工、上海振華、大連重工、太原重工等優秀重型機械制造企業的崛起,我國起重機行業也正日益躋身世界起重機制造強國之列。

  起重機:中國制造在崛起

  國際起重機制造業已有幾百年的發展歷史,主要生產國為德國、美國、日本、法國、意大利等,世界頂級公司有10多家,世界市場主要集中在北美、歐洲和亞洲。

  歐洲作為起重機的發源地,輪式起重機生產技術水平最高。最負盛名的生產企業有利勃海爾、德馬克、森內博根、德國格魯夫等;美國既是生產起重機的主要國家,又是最大的世界市場之一,年市場需求量達600億美元,主要生產企業為馬尼托瓦克公司,特點是技術較先進、性能較高、可靠性能高,產品主要銷往美洲地區和亞太地區;日本從70年代起成為工程起重機生產大國,其產品特點是技術水平、性能、可靠性僅次于歐美,40%的產品用于出口至歐美市場,已成為國際上制造起重機的主要國家之一,代表企業為多田野、加藤、神鋼、日立等。

  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在充分吸收國外先進起重機械技術的基礎上,開始引進消化國外技術,實現起重機械產品及關鍵零部件的國產化成為技術發展主流。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起重機械企業已經有能力對現有技術進行自主創新,研發出符合國內、外市場需求的個性化工程機械和道路機械等應用領域的各類產品。到目前,我國起重機械行業的產品種類已超過1000個,并不斷有新的起重機械設備問世。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起重機制造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有758家;全年實現銷售額1894.11億元,實現利潤總額136.94億元,資產規模為1554.80億元,產品銷售利潤為231.09億元,其中,產品銷售利潤和利潤總額的增速均超過30%,行業經營狀況較好。

  我國作為世界重要的起重機制造產地,每年還向外出口大量的起重機設備。

  據中國海關的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起重機制造行業進出口總額為23.80億美元,同比增長23.99%;其中,出口額為17.69億美元,同比增長24.65%;實現貿易順差11.59億美元,較上年增長26.01%、。

  近年來,在國內基礎工業和基礎建設大發展的拉動下,能源、房地產、石化工業、倉儲物流、造船工業、冶金行業、機械加工、航空工業和集裝箱等行業發展迅速,帶動我國起重機制造業快速發展,涌現出三一、中聯、徐工、振華重工、大連重工、太原重工等一批優秀的起重機制造企業。

  2011年,我國起重機制造企業年產值超過100億的有7家,分別為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徐州重工、上海振華重工、大連重工、太原重工和沈陽三洋建筑機械有限公司,這7家企業工業總產值高達1865.71億元。

  世界起重機市場正進一步趨向一體化,且歐美一些發達國家的起重機市場已經趨于飽和,外資巨頭不斷進入中國,以其在技術方面的優勢搶占中國市場,中國也成為眾多國外工程機械企業的必爭之地。但與此同時,中國本土的起重機械企業依然表現搶眼,三一重工、徐工集團和中聯重科已基本形成“三足鼎立”的競爭格局。

  隨著我國加大對裝備制造業的扶持力度,我國起重機制造行業有望保持較快發展,預計2012年我國起重機制造行業的銷售收入、利潤總額仍將繼續增長,但增速會有所放緩。

  隨著我國設備租賃行業逐漸成熟和發展,融資租賃將成為起重機行業未來增長的強勁驅動力。

 

  差距依然存在

  我國起重機制造業是從無到有、逐步發展起來的,“十一五”期間國產起重機制造業取得了長足進步,部分大、中型骨干企業的部分產品已達到國際先進甚至領先水平,但總體上仍與國外先進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

  與國際先進水平比較,國內企業在大型設備的產品開發和系統集成能力、通用設備的品種規格和性能、產品的零部件、元器件和整機的可靠性、產品的外觀造型與涂裝、人機關系與環保要素等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目前,我國起重機產品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主要體現在產業規模、核心技術、管理、人才儲備等方面。

  在產業規模方面,與國外大企業相比,國內起重機企業在規模上仍有較大差距,規模偏小,形成對國際化背景下的企業技術創新和營銷、服務網絡建設等方面產生制約。不過,近幾年中國起重機行業實現了“井噴式”發展,起重機行業規模和企業規模,越來越接近國際化經營的要求。

  在核心技術方面,我國起重機技術水平相對落后,設備性能不能滿足加工要求,控制手段不全,質保體系功能不能有效發揮,突出表現在零件的平面度、粗糙度及軸線的垂直度達不到設計要求,國產配套件質量不過硬。

  以液壓產品為例。我國液壓工業雖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主要反映在產品品種、性能和可靠性等方面。液壓產品品種只有國外的1/3,壽命為國外的1/2。為了滿足重點主機、進口主機以及重大技術裝備的需要,每年都有大量的液壓產品進口。

  在管理尤其是管理國際化方面經驗的不足,已成為我國起重機企業國際化進程中比較難以突破的一個方面。從企業的管理理念到企業文化,從基本的管理制度到思維能力等,每一項變革都非一朝一夕能實現的。

  重型機械制造業作為科技含量較高的行業,人才競爭是我國起重機行業走向國家化的重要支撐,而目前人才儲備不足已經成了我國起重機行業更好地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重要障礙,因此,相關企業應加強培養和引進了解國際市場背景和需求的人才,打造出一支優秀的、具有國際化運作能力的人才隊伍,才能為企業的國際化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未來全球起重機行業將向重點產品大型化、高速化、耐久化和專用化方向、系列產品模塊化、組合化、標準化和實用化方向及通用產品小型化、輕型化、簡易化和多樣化方向發展,為此,我國起重機企業應加大研發投入,注重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切實增強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并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