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十二五”期間中國模具產業或將重新洗牌

時間:2012-01-09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中國模具行業在“十一五”期間經歷了快速發展的時期。但是,在多重因素影響下,行業在“十二五”期間或將迎來重新洗牌。國際模協秘書長羅百輝如是說。

  中國模具行業在“十一五”期間經歷了快速發展的時期。但是,在多重因素影響下,行業在“十二五”期間或將迎來重新洗牌。國際模協秘書長羅百輝如是說。

  日前,國際模協秘書長羅百輝在接受機經網記者訪談時表示,我國模具行業在“十一五”期間實現了快速發展。在產業布局上,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成為了中國模具工業最為集中的兩個地區,近年來環渤海地區正在快速發展,中西部模具產業也正在崛起。同時,已有50多個模具生產集聚區進一步發展,逐漸形成規模,其中還有一些以發展現代服務業為主的“模具城”,顯示出良好的發展勢頭。集群式生產方式的發展主要反映在模具生產集聚區的發展上,目前在一些新的生產集聚區,其服務于模具行業廣大中小企業的各種服務平臺和服務形式越來越多,服務內容也越來越豐富,服務產值上升較快。

  在市場營銷方面,模具市場有了進一步的開拓和發展,新的增長點已倍受矚目。其中在國內市場方面,汽車輕量化、新能源、醫療器械、航空航天、節能減排等領域已成為模具行業重要的新增長點。國際市場方面,除傳統的歐、美、日及東南亞市場之外,巴西、印度、俄羅斯、澳大利亞等新興市場的開拓已取得成效。

  縱觀世界格局,羅百輝認為由于全球金融危機、日本大地震和利比亞、敘利亞政局動蕩等都對全球模具產業鏈產生了“蝴蝶效應”。在今年9月舉行的第五屆亞洲國際模具展覽會(Asiamold2011)上,眾多展商都表示,在勞動力成本上漲、人民幣升值和全球經濟增速放慢的三重影響下,企業的經營環境變得更加艱難。

  據香港模具協會執行委員會主席楊悰杰預測,到明年初,華南地區塑料模具制造與模塑行業可能有20~25%的企業將面臨倒閉,在今年前7個月里已有許多工廠相繼關閉。他表示,眼下行業的產能過剩現象十分嚴重,許多企業的產能利用率只有50%,即使這類企業的規模可能都不大。

  香港模具協會執行委員會另一成員歐杰豪也表示,由于模具買家在采購上越來越謹慎,使得近幾個月來整個行業的業務增長頗為遲緩。

  面對挑戰,中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擴內需、調結構、保民生等積極應對措施,如加大基礎建設投入,拉動投資類產品生產消費;實施電器下鄉、汽車下鄉、建材下鄉、減稅費等優惠政策,為產品開拓、擴大市場起到積極作用,從而降低了包括模具業在內的制造業所受到的沖擊。另一方面,企業不同程度加強了管理,采取了一些降低風險的措施,加強現金流的管理;加強成本核算、降低成本;積極開拓市場;加強研發工作,加大產品結構調整力度;加強企業生產管理標準化、信息化工作等等,這些都取得了好的效果。同時,行業總體水平提高較快。主要反映在以大型、精密、復雜、長壽命模具為主要代表的中高檔模具比例繼續上升,科技進步明顯,產品水平有較大提高。模具進出口平均單價差距正在不斷縮小,反映出眾國模具行業總體水平的提高和科技進步的情況。

  羅百輝指出,為了切實增強中國模具行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實力,已不能僅僅強調模具生產企業的“小而專、小而精、小而特、小而新”,而必須將發展模具產業的“規模效應”提到產業發展的重要議事日程。

  要針對行業發展的重點,有所選擇地重點培養一批行業龍頭企業。要鼓勵企業以提高產品質量、檔次和勞動生產率為導向,加快改制、重組步伐,提升行業的生產集中度,也使企業能夠具有產品研發、質量檢測、技術改造、擴大出口、提高經濟效益的實力,帶動行業整體水平和競爭能力的提高。

  要在前幾年發展集群式生產的基礎上,一方面繼續支持和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加快建設模具城、模具產業園區等具有較高水平和較大能力的模具生產基地,通過市場化運作,逐步形成地區性較為配套的模具生產產業鏈;另一方面要以汽車覆蓋件模具、精密沖壓模具、大型及精密塑料模具、主要模具標準件和高技術含量模具為主要服務對象,通過牽線搭橋、積極引導,形成有較大實力和較高水平的地區性模具制造網絡。

  此外,目前一些地區正在積極探索模具企業之間的產業聯盟和網絡生產,也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要按照“聯合協作、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原則,在行業內逐步推廣,做好相關的產需銜接,推進模具行業的專業化、商品化發展和模具標準件的大批量規模化生產,促進模具標準件使用覆蓋率的不斷提高和行業的不斷發展。重點骨干企業要建立自己的技術研發中心,加大科技投入,不僅要按照用戶圖紙和技術要求進行產品的生產,還應積極主動地與用戶合作,根據模具技術的發展,提出改進模具設計的建議,進行產品的改進和開發,形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產品。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