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人民翹首以盼盼到油價終于下跌了之后,卻沒能開心幾天。國內油價下調不久,多地加油站開始出現柴油限購惜售現象。油價是降了,可是油沒了。
油價下降了,民營油企卻遭到了“三桶油”的“斷油”,通過非正常途徑獲得的成品油供應卻比油價下調前還要高。水漲船高,成品油的終端消費企業以及普通消費者,反而要使用更高成本的汽柴油,甚至還有可能因這些民營油企的被“斷油”而面臨停產的境地。據悉,當下一些地方的秋收秋耕已經因“斷油”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業內人士預測,某些地方很有可能再現大規模的“油荒”。
這也許就是“三桶油”早就打好的如意算盤,有業內人士認為利潤收窄和潛在的油價上調預期是兩大巨頭惜售的動機。一位石油業商會會長說:“我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國家不調價的時候,逼著國家漲價鬧油荒。然后落價的時候,價格不落了嗎,我就給你斷油,我供應不上”。這就是目前中國的石油現狀。
對于現行定價機制滯后于瞬息萬變的國際油價走勢,業內專家認為更靈敏地反映國際油價是改革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