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了三個月的缺電聲浪再次從各地傳來。進入9月份后,山西、浙江以及南方五省等地電力供應陸續告急,一時間,剛剛通過上調上網電價“調停”的煤電頂牛局面再次快速地形成,第二輪“電荒”到來。
圍繞著缺電與虧損,各方各執一詞。不過其背后彰顯的煤價上漲與電企虧損的矛盾讓業界再次審視:“電荒”或已成為電力企業尋求漲價的砝碼。
煤電矛盾再次白熱化
本次電荒的第一波聲音來自8月初。8月6日,南方電網發布消息稱,預計進入三季度全網將面臨電力電量雙缺,最大缺口1200萬千瓦,總體缺電將超8%,個別地區缺電20%以上。不過這一預測在8月底再次被刷新,南方電網8月31日通報稱,全網電力缺口已近15%,而南方五省正遭遇5年來最嚴重的缺電情況,廣西、貴州兩省區已經進入電力供應紅色預警狀態。而對于缺電的原因,南方電網認為“存煤、來水情況低于預期是主要原因”。然而,這只是電荒聲浪的開始,隨后,四川、浙江等省也紛紛加入缺電大軍。但被推向高潮的卻是“山西缺電停機”和“煤電激辯虧損”。
針對中電聯8月中下旬發布的“電企經濟效益情況”報告,煤炭相關方面表示,報告提出的“今年前7個月五大發電集團火電業務虧損180.9億元,同比增虧113億元,原因為煤價上漲和財務費用增加”并不準確。煤炭方認為,財務成本已成為虧損的重要原因,煤價并不是影響火電企業利潤的唯一因素,“事實上,由于財務費用的增速遠超發電量及主營業務收入的增速,即使排除煤價因素,火電企業經營依然越來越困難”。對于煤炭方鮮有的“破音”,電企方隨后撰文回應,稱煤炭企業利潤過高,應征收暴利稅。煤電頂牛局面再次白熱化。
抑制重復的電荒聲音
面對電荒周期突然縮短,僅僅三個月后就再次出現,而且來勢洶洶,剛剛調整的上網電價窗口會否再次開啟都將成為疑問。按照今年2月份中電聯的數據顯示,自2003年以來,煤炭價格持續上漲,秦皇島5500大卡煤炭價格累計上漲超過150%,但銷售電價漲幅僅有32%。對此,中電聯曾呼吁上調上網電價與銷售電價3分/度,以彌補價差缺口。“電價的漲幅遠遠低于煤價的漲幅,即使現在有相關貼息的國家補償政策,也調動不起火電企業的積極性。”剛剛對四川、貴州、山西等省火電經營調研的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對記者表示。據林伯強介紹,通過其對缺電大省的調研發現,目前這些省份火電企業普遍存在消極的情緒,欠賬太多買不起煤,煤炭價格較高,有錢也不敢多存煤,通過延長停機檢修時間、減少發電小時數來應對處理缺電的情況比較集中。
一位不愿具名的電力行業專家甚至稱,三個月內兩次電荒,電荒成為了發電企業要挾漲價的砝碼。所以國家如何平衡各方的訴求,抑制重復的電荒聲音成為關鍵。對此,中電聯統計信息部主任薛靜對記者表示,其目前測算的電企止損電價由于煤炭價格的上漲已經遠超當時預計的3分/度,“現在每度4分都不止,應盡快重啟煤電聯動。”而林伯強認為,煤電聯動進行多年始終不前說明依靠其解決當下的電荒困局不如另想他法,尋找過渡的方案。對此,林伯強建議將“矛盾”集中在電網,即對煤炭企業和發電企業實行價格聯動,讓價格傳導至電網部分,然后通過財政對電網進行價格補貼,這部分資金主要來自對煤炭企業的資源稅,通過對利潤較好的上游煤炭企業征收資源稅進行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