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渤海溢油處置核查 水下機器人顯身手

時間:2011-09-02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渤海溢油處置,國家海洋局提出的“兩個徹底”方案:徹底排查溢油風險點、徹底封堵溢油源。現場執法人員將進入核查,并投入水下機器人對海底進行探測,用水下電視設備拍攝海床情況和海面情況,并進行現場取樣。

      渤海溢油處置,國家海洋局提出的“兩個徹底”方案:徹底排查溢油風險點、徹底封堵溢油源。隨后,康菲公司向國家海洋局遞交有關“兩個徹底”執行情況的綜合報告后,國家海洋局派出中國海監15船前往溢油現場,共同執行核查任務。

      由于受到冷空氣突襲,渤海海況突變,海面風急浪高,搭載記者前往渤海溢油事故現場的中國海監15船1日未能順利出海。同時,正在事故現場清理油污的船只以及監督作業的中國海監執法船均已開始撤離現場。

      現場核查將使用水下機器人,進行海底探測及現場取樣

      中國海監北海總隊副總隊長林芳忠介紹說,對于康菲公司已經宣布清理完畢的區域,現場執法人員將進入核查,并投入水下機器人對海底進行探測,用水下電視設備拍攝海床情況和海面情況,并進行現場取樣。

      “康菲公司提出清污完畢的海域,國家海洋局都將進行詳細核查。” 林芳忠說,“我們使用水下機器人開展水下攝像作業,并利用海監飛機和船舶對海面清污情況進行核查,同時對海水進行取樣調查。”

 

      溢油事故處理中,康菲公司被認為采取措施遲緩

      在康菲公司進行海底油污清理以及溢油點排查和封堵時,國家海洋局現場執法人員不會對他們的行為進行干預和打擾。一旦清理完畢,等待作業船退出后,執法人員就會進入作業區域。

      在兩個多月來的溢油事故處理中,康菲公司被認為采取措施遲緩,采取的大多是臨時性、補救性措施。

      蓬萊19—3油田位于渤海中南部海域,東南距蓬萊約80公里,乘坐海監船到達溢油平臺海域約3小時路程。

      蓬萊19—3油田是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與美國康菲石油中國公司在渤海海域合作勘探發現的油田。整個油田共有7個生產平臺,256口井,包括生產井193口、注水井57口、巖屑回注井6口。油田年產量840萬噸,約占渤海原油產量的1/5。

      海洋恢復過程相當漫長,海監部門將長期觀測

      對于目前受溢油污染事故影響的海域情況,國家海洋局北海環境監測中心副總工程師周青說,大約有累計5500平方公里的海域受到了污染,導致海水水質降低,有較大面積的海底有明顯油污。

      在采取現場清除油污措施后,海水的監測結果可能會有所好轉,但并不代表污染就消失了或海洋已恢復到原狀。而且,海水質量只是海洋受到污染影響的一個方面。

      北海環境監測中心目前進行了120多次溢油應急監測,還有5個大型監測中心和750多個站位也有相應的監測,包括對康菲公司作業船上現場清理物質進行采樣分析。通過全方位監測海洋環境損害,并對海底沉積物、生態樣品進行分析,發現海水污染仍在持續。而海洋沉積物受到油污污染后,恢復過程也將相當漫長。

      從目前監測結果看,溢油事故可能已導致浮游植物的群落異常。溢油事故影響到了海洋的初級生產力和海洋生態功能。由于渤海是半封閉內海,本身生態環境就比較脆弱,溢油造成的嚴重損害,影響時間會相當長。

      水下機器人簡介

      無人遙控潛水器,也稱水下機器人。一種工作于水下的極限作業機器人,能潛入水中代替人完成某些操作,又稱潛水器。水下環境惡劣危險,人的潛水深度有限,所以水下機器人已成為開發海洋的重要工具。 無人遙控潛水器主要有,有纜遙控潛水器和無纜遙控潛水器兩種,其中有纜避控潛水器又分為水中自航式、拖航式和能在海底結構物上爬行式三種。

      水下機器人使用功能和發展趨勢

      潛水器的水下運動和作業,是由操作員在水面母艦上控制和監視。靠電纜向本體提供動力和交換信息。中繼器可減少電纜對本體運動的干擾。新型潛水器從簡單的遙控式向監控式發展,即由母艦計算機和潛水器本體計算機實行遞階控制,它能對觀測信息進行加工,建立環境和內部狀態模型。操作人員通過人機交互系統以面向過程的抽象符號或語言下達命令,并接受經計算機加工處理的信息,對潛水器的運行和動作過程進行監視并排除故障。近年來開始研制智能水下機器人系統。操作人員僅下達總任務,機器人就能根據識別和分析環境,自動規劃行動、回避障礙、自主地完成指定任務。

  無人有纜潛水器的發展趨勢有以下見點:一是水深普遍在6000米;二是操縱控制系統多采用大容量計算機,實施處理資料和進行數字控制;三是潛水器上的機械手采用多功能,力反饋監控系統:四是增加推進器的數量與功率,以提高其頂流作業的能力和操縱性能。此外,還特別注意潛水器的小型化和提高其觀察能力。  

      水下機器人系列產品:

    VideoRay Scout

  系 統: 深 度: 最大工作水深76米

  速 度: 最大行進速度0.98米/秒

  潛 器: 攝像頭:420線分辨率、0.3lux彩色攝像頭(廣角、固定焦距)

  照明燈: 2個20W鹵素燈,燈光可調

  臍帶纜: 40米零浮力臍帶纜

      控制臺: 顯 示: 5寸液晶顯示屏

  輸 出: 有視頻輸出接口,可接記錄備

  選 件: 加長臍帶纜、TDS臍帶纜收放系統、12伏800瓦逆變器、便攜式電源包、現場維修備件包。

VideoRay Pro

  系 統:深 度: 最大工作水深152米;可自動定深

  速 度: 最大行進速度1.34米/秒

  潛 器: 攝像頭: 前面:570線分辨率、0.3lux彩色(廣角可調焦)攝像頭;180 度俯仰“搖頭”

  后面:430線分辨率、0.1lux黑白攝像頭

  照明燈: 前面:2個20瓦鹵素燈

  后面:超高亮度LED燈陣

  傳感器: 深度壓力傳感器、羅經、開機時間累加計數器

  其 它:有傳感器接口

  臍帶纜:76米零浮力臍帶纜

  控制臺:顯 示: 用戶自行配置顯示器

  輸 出:有視頻輸出接口,可接顯示、記錄設備

  選 件:加長臍帶纜、TDS臍帶纜收放系統、12伏800瓦逆變器、便攜式電源包、100毫米大推力水平推進器、15寸大屏幕顯示器、大浮材(用于增加傳感器)、計算機(無線或互聯網)控制、音頻注釋系統、記錄設備、機械手、目標尺度估計激光器、專業電池包、現場維修備件包、定位系統、圖像聲納、輻射傳感器、金屬測厚計、多參數水質檢測傳感器等。

VideoRay Deep Blue XE 

  系 統: 深 度:最大工作水深305米;可自動定深   

      速 度: 最大行進速度2.10米/秒

  電 源: 包含12VDC、800瓦逆變器,可用直流供電

  潛 器: 攝像頭:前面:570線分辨率、0.3lux彩色(廣角可調焦)攝像頭;180 度俯仰“搖頭”范圍

  后面:430線分辨率、0.1lux黑白攝像頭

  照明燈: 前面:2個20瓦鹵素燈;后面:超高亮度LED燈陣;燈光都可調

  推進器: 兩個水平推進器直徑100毫米

  傳感器: 深度壓力傳感器、羅經、開機時間累加計數器

  其 它:包含大浮材、傳感器接口、專業電池包

  臍帶纜:345米臍帶纜:其中305米負浮力臍帶纜,40米零浮力臍帶纜;包含TDS臍帶纜收放系統

  控制臺:顯 示: 15寸液晶顯示屏

  輸 出: 有視頻輸出接口,可接顯示、記錄設備

  記 錄: 包含記錄設備,需要但不包含筆記本

  其 它: 包含計算機控制、無線控制

  選 件: 加長臍帶纜、現場維修備件包、便攜式電源包、音頻注釋系統、機械手、目標尺度估計激光器、多波束或多頻圖像聲納、定位系統、金屬測厚計、輻射傳感器、YSI水質檢測傳感器等。 

 水下機器人的廣泛應用

  “7000米載人潛水器”1∶6模型

  小型遙控水下機器人已廣泛用于:

  管道容器檢查

  市政飲用水系統中水罐、水管、水庫檢查

  排污/排澇管道、下水道檢查

  洋輸油管道檢查;

  跨江、跨河管道檢查

  船舶河道海洋石油

  船體檢修;水下錨、推進器、船底探查

  碼頭及碼頭樁基、橋梁、大壩水下部分檢查;

  航道排障、港口作業

  鉆井平臺水下結構檢修、海洋石油工程;

  科學研究教學

  水環境、水下生物的觀測、研究和教學

  海洋考察;

  冰下觀察

  水下娛樂

  水下電視拍攝、水下攝影

  潛水、劃船、游艇;

  看護潛水員,潛水前合適地點的選擇

  能源

  核電站反應器檢查、管道檢查、異物探測和取出

  水電站船閘檢修;

  水電大壩、水庫堤壩檢修(排沙洞口、攔污柵、泄水道檢修)

  安全

  檢查大壩、橋墩上是否安裝爆炸物以及結構好壞情況

  遙控偵察、危險品靠近檢查;

  水下基陣協助安裝/拆卸

  船側、船底走私物品檢測(公安、海關)

  水下目標觀察,廢墟、坍塌礦井搜救等;

  搜尋水下證據(公安、海關)

  海上救助打撈、近海搜索;

  考古

  水下考古、水下沉船考察

  漁業

  深水網箱漁業養殖,人工漁礁調查

  無人無纜潛水器尚處于研究、試用階段,還有一些關鍵技術問題需要解決。無人無纜潛水器將向遠程化、智能化發展,其活動范圍在250~5000公里的半,徑內。這就要求這種無人無纜潛水器有能保證長時間工作的動力源。在控制和信息處理系統中,采用圖像識別、人工智能技術、大容量的知識庫系統,以及提高信息處理能力和精密的導航定位的隨感能力等。如果這些問題都能解決了,那么無人無纜潛水器就能是名副其實的海洋智能機器人。海洋智能機器人的出現與廣泛使用,為人類進入海洋從事各種海洋產業活動提供了技術保證。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