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貿易組織(WTO)上訴機構近日發布公告,裁定歐盟對中國緊固件反傾銷措施違反世貿組織規則。這標志著中國在世貿組織“起訴歐盟第一案”獲得勝訴。
專家指出,此次反傾銷貿易戰的勝利,表明中國在利用WTO規則保護本國企業和重要產業方面邁出了關鍵的一步,既代表了中國對WTO的參與度進一步加深,也為其他遭遇反傾銷的企業做出示范。這讓中國在國際貿易的話語權博弈中更顯成熟。
“工業之米”遭遇反傾銷
2009年1月31日,歐盟委員會宣布,對來自中國的螺絲、螺栓等緊固件加征平均77.5%-85%的懲罰性關稅,征收期限為5年。這成為歐盟針對中國的最大反傾銷案之一。歐盟方面稱,中國緊固件產品的“不公平傾銷”伴隨著所謂“政府對原材料價格的扭曲”。而世貿組織此次則裁定,歐盟對中國商品是否按低于國內成本的價格傾銷的計算方式不當。
碳鋼緊固件有著“工業之米”之譽,俗稱螺絲、螺母,是重要的機械基礎零件,大到航天飛機、汽車和機械設備,小到桌椅板凳都要使用。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螺絲、螺母和螺栓等碳鋼緊固件生產國,而歐盟是中國緊固件出口最大的市場。在這一懲罰性關稅開征之前,中國對歐盟各國的緊固件年出口額約為6億歐元。近兩年來,由于歐盟對中國企業的不公正待遇,中國緊固件行業損失巨大。
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出口緊固件數量為270萬噸,連續5年保持兩位數增長。但到了2009年,受歐盟高額懲罰性關稅的影響,國內約90萬噸緊固件無法出口,造成緊固件行業出口同比下降了43%,緊固件行業內的設備使用率也從之前的84%下降到70%左右。繼歐盟之后,墨西哥、美國、加拿大、俄羅斯、南非、哥倫比亞、土耳其等國家相繼對中國緊固件做出反傾銷仲裁或調查,案件數量多、涉及對象廣,中外緊固件行業的博弈進入白熱化。
與此同時,國外廠商借機以各種手段加緊搶占中國市場,中國緊固件行業險象環生。相關數據顯示,2009年年初,緊固件行業有1/3的企業關門,1/3的企業處于半停產狀態。以占據中國緊固件生產半壁江山的浙江為例,近兩年來當地企業約有1/4的產品找不到出口的銷路。
中國企業將“迎來春天”
中國在世貿組織起訴歐盟第一案塵埃落定提振了企業信心。由于在歐盟修訂貿易法前無法再次提出反傾銷,因此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此次反傾銷的勝訴成為中國緊固件企業出口增長的潤滑劑,中國緊固件企業“迎來了春天”。緊固件龍頭企業晉億實業公告稱,如果歐盟取消與WTO規則不符的立法和歧視性反傾銷措施,將有利于公司及中國緊固件產品繼續對歐盟地區的出口業務。
歐盟對中國緊固件的反傾銷打壓并非始于2009年。早在2007年11月9日,中國就遭受了來自歐盟的緊固件反傾銷;2008年11月,歐盟再度對華發起反傾銷調查。這些舉措都在中國緊固件企業的生產和出口方面引發了強烈的波動。在2009年1月的緊固件反傾銷案爆發前后,其他WTO成員方尤其是美國、印度和歐洲國家對中國提出的反傾銷訴訟比上年同期翻了一番。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共針對中國提出了77項申訴,價值總計為98億美元。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不難理解中國為何決定提交首份針對歐盟的申訴。對于“起訴歐盟第一案”的勝訴,中國機械通用零部件工業協會緊固件分會會長馮金堯表示,這等于是給歐盟戴上了“緊箍咒”,讓歐盟今后難以再對中國企業采取違反規定的做法,有利于改善中國緊固件企業的出口貿易環境,也為其他領域的企業反傾銷案件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和爭取“翻案”的機會。
緊固件行業目前已經迅速轉入敦促歐盟執行WTO裁決的階段。日前,中國機械通用零部件工業協會緊固件分會發表致歐盟理事會的公開信,強烈要求歐盟立即取消對華緊固件的歧視性反傾銷的措施。馮金堯透露,現在正忙于與相關部門共同努力,要求歐盟取消對中國緊固件企業征收反傾銷稅。
練好內功方能成功反擊
從此次中歐反傾銷之戰的過程中可以看出,行業的主動性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幾乎就在歐盟對中國緊固件企業展開反傾銷調查的同時,2008年12月國內緊固件企業也向國家有關部門遞交了反傾銷申請書。2010年6月28日,商務部公布了對原產于歐盟的進口碳鋼緊固件反傾銷調查的最終裁定,決定自2010年6月29日起,對進口自歐盟的碳鋼緊固件征收6.1%-26%不等的反傾銷稅,期限為5年。雖然征稅額度不高,對國外企業出口到中國的緊固件產品影響有限,但業內人士認為,這明確表明了中方的立場,為后來反傾銷訴訟的勝利給予了助力。
如何更巧妙地駕馭市場經濟的規律和不同國家之間利益的分歧,也是這一案例提供的一個啟示。實際上,歐盟對中國緊固件征收高額懲罰性關稅,在其內部也引發了巨大的爭議。2008年12月舉行關稅案投票時,14個歐盟國家投了贊成票,12個國家反對,1個國家棄權,優勢極為微弱。當時就有外交人士指出,“這是關乎經濟利益的表決,中國、歐洲進口商等都對此表示了異議”。
在國外反傾銷事件頻頻發生之后,許多國內緊固件企業一方面將銷售的重心轉向國內;另一方面開始走高端產品之路,在發展替代進口上下功夫。專家指出,歐美國家貿易救濟發展至今已經形成了成熟的體系,反映到稅收條款上就是反應激烈、力度較大、征收比例高,國內企業如果拿不出有理有力的應對措施,就會步步受制,極難打開局面。此次緊固件行業主動出擊并最終勝訴,有很強的示范效應,為我國企業在WTO的框架內如何解決國際貿易爭端提供了寶貴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