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能發電具有成本低等優勢,將成為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一大重點。記者日前獲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已進入征求意見階段,出臺腳步臨近。新能源作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未來發展重點鎖定核電、風電、太陽能和生物質能四大產業。其中,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發電裝機容量基本確定,即未來5年分別達到1000萬千瓦和1300萬千瓦。從規劃目標來看,生物質能“風頭”已經蓋過光伏。
有關專家指出,與光伏相比,生物質發電更具成本優勢,這是導致其風頭正勁的重要原因。
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石元春推算,1300萬千瓦發電裝機容量意味著要增加500-700個生物質能發電廠,一年要建成100多家生物質能電廠。
“受日本核事故影響,核電發展的安全性更受重視,由此可能會影響其發展的速度。”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級顧問周鳳起分析指出,生物質能發電成本低而太陽能發電成本高,是導致生物質能未來5年發展更快的主因之一。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日前在我國首次農村能源工作會議上表示,要通過合理布局生物質發電項目、推廣應用生物質成型燃料、穩步發展非糧生物液體燃料、積極推進生物質氣化工程。
據透露,除了到2015年生物質發電裝機達到1300萬千瓦外,還要集中供氣達到300萬戶、成型燃料年利用量達到2000萬噸、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達到300萬噸,生物柴油年利用量達到150萬噸。專家預計,到2015年各類生物質利用量至少超過4000萬噸標準煤。
正是看到生物質能發展的巨大潛能,近年來湖北、山東等地方政府,以及凱迪電力(000939,股吧)、中糧生化(000930,股吧)等上市公司,紛紛集中優勢資源,加大對生物質能產業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