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破解輸電難困局 內蒙古“風電三峽”夢想照進現實

時間:2011-07-0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內蒙古是風能大省,風力資源約占全國的三分之一。截至2011年3月底,內蒙古風電裝機容量為1140萬千瓦,占全國風電裝機容量的30%以上,穩居全國各省(區、市)第一位。

  內蒙古是風能大省,風力資源約占全國的三分之一。截至2011年3月底,內蒙古風電裝機容量為1140萬千瓦,占全國風電裝機容量的30%以上,穩居全國各省(區、市)第一位。

  但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風能的巨大優勢、資本的追捧以及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卻仍然難以有效突破產業自身的發展瓶頸。因此,對于此次《關于進一步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出臺,資本、市場、業內都寄予厚望。

  “風電三峽”的并網瓶頸

  按照內蒙古的戰略規劃,“十二五”末風電裝機將達到2000萬千瓦左右,與三峽電站的裝機規模比肩,實現建成“風電三峽”的目標。一時間,描述內蒙“風電三峽”宏偉藍圖的文章見諸報端。

  事實上,發展風電產業為內蒙古經濟帶來極大的好處,特別是在節能減排方面尤為突出。數據顯示,2010年,內蒙古風電發電量199.24億千瓦,相當于燃煤機組縮小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950萬噸、二氧化硫10萬噸,勤儉標煤約700萬噸,節水896萬噸。

  然而,內蒙古發改委風電專家組成員、烏蘭察布市風電辦副主任趙逵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如果不解決上網問題,占全國風力資源三分之一的內蒙,其風電幾乎沒有發展空間。蒙西已經完全沒有上網空間,蒙東風電寄望東北電網,也未必保險,東北也有風電上網壓力。”

  趙逵此言一出,不但將風電并網話題推到風口浪尖,更把長此以往“風電三峽”恐難夢想成真的風險擺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趙逵曾舉例說,占內蒙古風力資源三分之一的烏蘭察布市,按照規劃以及實際的發展能力,原本2009年可以將裝機容量擴展到240萬千瓦,但因為風電上網受限,其中已經完成所有前期工作的100萬千瓦裝機容量無法開工建設。

  目前,業內較為公認的說法,電網限制風電上網的主要原因是,風電時有時無、時強時弱,對電網形成沖擊。不過,也有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電網企業對新能源發電,特別是自身體系外的新能源發電缺乏積極性。”

  《意見》精準出擊風電并網難

  事實上,內蒙古風電產業所遇到的困難在全國具有普遍性。據國家電監會公布的《我國風電發展情況調研報告》顯示,目前全國風電場普遍經營困難,甚至虧損,還有近1/3的風電機組處于閑置狀態。

  此次對于內蒙古風電并網問題,《意見》針對性提出,“將內蒙古電力外送通道納入國家電網建設總體規劃,優先安排建設。加快蒙西、呼倫貝爾等煤電基地至華北、華中、華東、東北輸電通道前期工作,研究論證錫林郭勒至南京等長距離大容量高電壓等級輸電通道建設。完善區內500千伏骨干網架,擴大電網覆蓋范圍,積極推進城鄉電網改造工程。鼓勵利用火電輸出通道外送部分風電,擴大電網接納風電規模,配套建設調峰電源,統籌制定風電消納方案。”

  此外,《意見》還在積極構建多元化現代產業體系中著重提出,打造蒙西、蒙東兩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這表明國家大力支持了內蒙古"風電三峽"戰略目標。而對于全國風電產業來說,解決了內蒙古的并網難題,其示范意義不可估量。”上述業內人士認為。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