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全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峰會在北京國際飯店正式召開。本次大會由亞洲制造業協會舉辦,全國政協副主席厲無畏先生、全國人大常委亞洲制造業協會會長陳佳貴教授等嘉賓出席了本次大會。金融界作為本次大會支持財經媒體,對本次峰會進行了現場報道。在本次大會上,科技部高新技術產業司的副司長張志宏演講相關性演講。
張志宏副司長表示,我們的汽車產銷量目前全球排在首位。在促進中國經濟發展中確實發揮了“發動機和增長級”的作用。在今后較長時間內仍將處于快速增長時期,到2015年,中國汽車保有量將達到1.5億輛左右,到2025年有可能達到3億這樣的規模。但隨著汽車快速的增長,道路交通和消耗燃料也將持續上升,這就是汽車作為重要的交通工具,在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和經濟發展的同時,也使我們不得不面對能源供給、空氣污染和氣侯變化等一系列的嚴峻問題。汽車工業可持續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應對能源環境,降低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是我們面臨的主要的問題。所以,中國作為這樣一個大國,我們認為一是要促進技術的升級。二是推進技術轉型,發展新能源汽車。
對于目前面臨的問題,張志宏司長表示,這里有幾個問題,第一,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汽車工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引發了隨著各國政府日益嚴格的排放標準和法規的頒布,使汽車產業面臨嚴峻的壓力。于是大力發展電動汽車在國際汽車業達成了逐步的共識,也是汽車業重要的選擇。隨著全球經濟的復蘇和北美形勢的變化,使國際油價達到最近兩年的新高。這使我們感到國際汽車工業轉型日益緊迫。我們也可以看到多個國家將發展動力汽車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國制定國家政策,專項規劃鼓勵汽車的發展,加快推進電動汽車的商業化示范和產業化發展。在國家戰略的引導下,各大汽車公司都將電動汽車作用重要的戰略發展方向。制定了技術方案和市場推廣計劃,同時積極培育和整合產業鏈,不斷向市場推出電動汽車產品,電動汽車已經成為汽車消費市場的新熱點。根據各大汽車公司發布的產品計劃,明后兩年我們認為還可能會在電動汽車上市會有一個集中的高潮。將有更多電動汽車新車型投放市場,外部環境的變化也使我們更清醒的認識到,發展電動汽車也是中國汽車工業應對能源環境和氣侯挑戰保持可持續發展的選擇。也是中國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一種重要因素。
另外,新能源汽車也是中國汽車發展的重要框架。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已經成為汽車第一大生產國,或者是第一大重要消費市場。但是在核心技術掌握、知名品牌建設等方面,仍然存在與國外知名企業的重大差距,應該說我們的產業還是大而不強。我感覺這個在業界還是有共識的,因此,汽車產業應由前一個時期以追求產銷規模為重點,逐步轉變到以增強產業競爭力為中心的新階段,應該把加快推動汽車產業的技術進步,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對于今年3、4月份以來,應該說我們的汽車產銷量豐富,有一定的回落。面對這樣的形勢,我們研究認為,當前汽車市場下滑,除了部分受油價上漲因素的影響外,更大的因素是汽車消費的理性回歸。從長遠看,中國還處于汽車普及的初級階段,所以巨大的市場潛力和需求,這個趨勢還是依然存在的。今后較長一段時間內,汽車消費仍將保持較快的增長勢頭。
汽車產業發展的內在動力也沒有改變,基于這樣的判斷,我們認為汽車產業的當務之急是要加快提升創新能力,將持續創新的能力作為企業發展的原動力,從而轉化到加快技術創新和新產品的開發,根據市場的變化以及消費者的需求,及時調整和優化產品結構,更好的滿足消費者對于汽車產品節能、環保、安全、舒適、經濟等方面的新期望。
第三個,中國在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中中國正在與科技同行,再第十個五年計劃中我們就設立了專項。經過“863”計劃兩個五年的持續支持,國內有上百家企業,也包括電機、電池等零部件企業建立起了以混合動力、純電動、燃料電池、電機、電控、整車電控三縱三橫的研發布局,應該說圍繞混合動力、純動力電車以控制技術為重點開展了產學研聯合攻關,通過有組織的研發形成了一批成果。總結起來,我們主要做了這三個方面。一個還是極大的促進了企業在研發上來的進步,使我們在發展電動汽車有了一定的基礎。第二個,我們在和研發相結合的過程中,不斷注入也高度重視標準的研究、制定,所以到現在為止,我們也已經在標準方面制定了46項國標和行業標準,正在研究和制定的技術標準有59項,所以基本能夠滿足中國電動汽車科研試驗和產業發展的需要。第三,我們還是在積極加強科研的過程中在示范和推動方面,我們曾經在2008年的奧運會和2010年的世博會上都開展了一定規模的新能源汽車的示范。這樣的示范既對宣傳和推廣新能源汽車起到了一定宣傳的作用,同時,示范過程中反映出來的一些問題,對我們在進一步有針對性的開展研發,還是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從09年開始,剛才講到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發改委在25個城市和6個城市開展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以來,應該說還是取得了極大的進展,但是,這里面我們也感到通過示范,我們認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還是一個比較長期的過程。在這里面既要堅定信心,但是也要認真的研究在示范過程當中,我們發現的問題,我覺得這樣的話,才可能更有利于新能源汽車有序有節奏可持續的發展。
第四個,我向大家介紹一下科技部在將來的“十二五”計劃當中的一些想法。雖然我們經過多年的努力,已經在電動汽車領域取得了比較大的進步。但我們仍然需要清醒的認識到,電動汽車發展目前仍然處于由科研向產業化轉化的過程當中。還存在著技術不夠成熟,一致性、可靠性、耐檢性、成本高這些不完善的狀態和困難。特別是中國雖然作為一個企業大國,但是總體上,電動汽車的發展和在傳統汽車發展過程中技術的積累,還是分不開的。電動汽車既是技術的轉型,它也是在傳統汽車基礎上的繼承和發展。所以,我們還是有非常多的工作要做。
從去年3月開始,我們也是為落實和加快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規劃和部署,科技部也做了大量的調研。邀請國內外行業、企業、高校、研究機構和部門、市場經濟學的專家參加研討,包括征求外企代表的意見。我們也高興的感到,我們在很多方面還是非常有共識的。概括起來有這樣幾點:就是在未來五到十年,混合動力汽車將成為傳統汽車節能技術改造升級換代的主要方向。純電動汽車將成為近期技術研發的主流,也是作為汽車轉型重要的戰略方向。燃料電池汽車我們還是認為在未來還是有非常大的前途,也是未來的一個重要的攻關方向。電池、電機、電控和相關輔助系統是實現轉型的基礎和關鍵,技術標準、檢算能力和基礎配套設施應該相應的加快,基礎研究、前沿探索必須持續穩定扎實的推進。特別是在電動車的基礎研究方面,我們認為我們還是有相當多的工作要做。因為中國在很多產業上做大了以后,才感覺到我們真正到了一個平臺上,再想升級的話,還是面臨著比較大的挑戰。特別是在基礎研究和基礎能力的積累方面,還是有非常大的弱勢。所以,電動汽車作為一個汽車行業未來非常重要的方向,我們加強基礎研究對我們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
同時,國際合作,要積極倡導,大力支持。通過國際化示范運營,吸取先進經驗。我們要加強技術標準、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努力合作。最近我們科技部專門圍繞電動汽車,也是我們最近的“十五規劃”,我們做的這個規劃,是科技部從科研的角度支持大學研究機構,包括企業研發這樣一些,它不是一個行業部門。雖然我們有三家行業部門,但是科技部還是從主管科技這個角度,從研發這個來落實我們的想法。“十二五”期間,我們的規劃主要目標還是要圍繞電動汽車或者是純電汽動這個方向,重點支持純電汽動和插電式,同時我們也兼顧燃料電池和混合動力關鍵技術的研發。
重點我們將開展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從車型上燃料電池和混合動力都是我們的主攻方向,同時我們也希望能攻破一些關鍵技,還要開發高舒適型、高可靠性城市汽車和混合動力車等性價比比較高的產品。在今年上半年我們已經啟動了第一批的“十二五”項目,整個安排資金大概有9億元。在上周我們又專門啟動了一個由國內的整車企業、大學研究機構合作的一個純電汽動高性能小型化的,我們希望是一個全新設計的項目。應該說企業和大學參與的熱情還是非常高的。
第二個就是要加大基礎設施和科技力度,加快基礎設施的力度,加快產業化的發展。支持相關實驗的城市,建設基礎設施規劃。適度超前布置充電網絡。
第三是要加快標準研究和完善標準體系。現在我們的基礎還是比較好的,但是我們還是要聯合相關部門繼續建立一套由中國自主研發的產品技術特征相配套的電動汽車標準體系。同時,還是要加大與國際電動汽車標準化通道的協調。特別是最近,我們的國標牽頭和德國的標準化委員會已經在電動汽車方面有一個對話機制。
第四個,要加強示范和模式。
第五個是支持組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承擔科研計劃的任務。
第六個,我們特別重視要完善公共服務平臺,加強人才培養。這也包括加強電動汽車領域的國家級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實驗室以及基地等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
第七個就是要深化國際技術交流合作,在電動汽車這個領域,科技部牽頭和美國、德國都有比較深入的合作。特別是和德國,不光教研部,交通、運輸和環保部都有項目在進行。很多中國企業參與的程度還是比較廣的,我們也希望繼續在這方面加強合作,包括德國在內的更廣泛的國際合作。
上面是我介紹的科技部在“十二五”要落實和包括我們行業要做的規劃,我們希望在科研上對國家的規劃起一定的技術、科研方面的支撐作用。所以,借次機會,對發展新能源汽車我也再談幾點意見:
一個是我們要堅定信心加快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未來一個時期中國汽車發展的目標是由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的轉變,這個故事還是從我們共同面臨的挑戰來說,技術進步還是我們主要的任務。新能源汽車還是新一輪汽車產業發展的重點,所以對中國汽車工業的可持續發展,我們認為是具有戰略意義。也是中國汽車產業實現技術突破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切入點,所以,這個機遇還是非常難得的。我認為它有不可逆轉性,所以發展電動汽車不應是權宜之計。盡管現在我們還有很多困難,但是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二是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是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根本。對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培育,突破和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是前提和基礎。所以,企業核心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的建設是關鍵,特別是對新能源汽車,由于我們在汽車領域技術基礎薄弱,創新能力不夠強,更需要進一步加大這樣科研的投入。這不僅是政府的事情,更是企業的事情,可能這樣的共識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是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階段,我們認為目前還是處于向產業化發展的轉折期,不僅中國如此,國際上也是如此。但是,這個過程可能還是比較快的。它不可能等著我們的技術完善以后,這個時刻才會到來,因為汽車是一個充分競爭的產品,而且是非常國際化的,所以從這方面來說,我覺得采取研發產業化結合的手段,加快汽車產品進入市場,在這樣一個轉折期是我們要做的。
四是要高度重視和加強標準化體系的建設,一方面是我們在示范推廣的過程中要應用業已制定的國家和行業的標準,并及時根據示范運行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做出調整。另一方面,還是要完善整個電動汽車的標準體系,同時加強與國際標準的銜接。
五是要加強鼓勵性政策和商業模式創新的研究。這個在國際上我們還是有很多可借鑒的經驗,作為一個非常國際化的問題來說的話,我們還是要注重和國際各方面的交流,以便制定一個適合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體系和市場化推進的條件。
總體來講,我們還是認為電動汽車正在進入一個蓬勃發展期,中國電動汽車的發展,我們還是希望能夠經過大量的努力跟上世界的步伐。所以,我們也將秉承著與世界開放融合的發展方式,堅定發展中國汽車的發展,與大家共同一道推動中國電動汽車的發展,來應對大家共同面臨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