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新能源汽車何以曲高和寡

時間:2011-06-21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在私人消費領域,截至目前上海市場只售出10輛純電動汽車,杭州僅25輛。應堅持發展純電動汽車,還是改為主攻發展混合動力?成為新能源汽車的新課題。

      2009年2月,財政部公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2010年6月,確定在上海、長春、深圳、杭州、合肥5個城市啟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工作,純電動車每輛最高補6萬元;發動機排量1.6L及以下節能型汽車全國范圍內每輛車補貼3000元。截至目前,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已發布到第七批,試點城市也由5個增至25個。

  政策補貼力度如此之大,實際銷量卻屈指可數。在私人消費領域,截至目前上海市場只售出10輛純電動汽車,杭州僅25輛。應堅持發展純電動汽車,還是改為主攻發展混合動力?成為新能源汽車的新課題。

  2010年6月,財政部確定上海等5個城市啟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今年4月7日,上海市首批私人購買的電動汽車正式上路,8名普通市民成為首批“吃螃蟹”的人,但此后幾乎停滯不動。

  截至目前,上海全市私人購買上牌的電動汽車僅為10輛,節能環保的電動汽車為何“叫好不叫座”?

  同樣配置的車型,電動車售價比燃油車貴一倍多

  一些有意購買電動車的消費者普遍反映,電動車的一次性成本投入過高是阻礙其普及的重要因素。盡管車價方面有國家和地方的補貼,最高可達10萬元,但上海牌照以及購置稅和保險費太貴。

  以一輛22萬元的電動汽車為例,購置稅和保險費仍按補貼前的原價計算,購置稅近2萬元。而一年的保險費用在5000元左右,加上上海近5萬元的牌照費,購買純電動汽車的各項稅費支出大約在7.5萬元左右。如果加上這些費用,電動汽車的購買成本被明顯拉高,這對普通市民購買使用純電動汽車的吸引力大大降低。

  奇瑞M1電動汽車的車主朱曉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她的車總價15萬元,除了國家補貼的6萬元之外,還要繳納購置稅1萬多元。算下來,比同等燃油汽車貴了許多。“我在4S店里看到,同樣配置的奇瑞M1燃油汽車才賣3.88萬元,我這輛電動車價格貴一倍多。再說購置稅,國家規定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今年開始按10%的稅率征收,可我的電動汽車是零排放,怎么能按同樣的標準征收呢?這好像不太合理。”她說。

  某款車居然只能由工作人員開回廠里才能充電

  那些“嘗鮮”者在使用中也有不少煩惱。在上海嘉定國際汽車城工作的張霞今年4月初買了一輛中科力帆純電動汽車,她發現自己的電動車沒法在家充電,只能由中科力帆的工作人員開回廠里進行充電,然后再送回來。

  原來,張霞購買的中科力帆純電動車采用的是直流電充電模式,但在汽車城周圍,國家電網投建的充電樁都是交流電充電模式。“這輛車要用20安培的直流電來充電,家里現有的12安培的交流電無法充電。”張霞無奈地說。

  相對于私人購買電動汽車數量的慘淡,作為電動汽車個人消費“試驗田”的上海國際汽車城有關負責人還是充滿信心。他表示,與普通汽車不一樣的是,電動汽車相對而言還處于“試驗”階段,安全性、充電的便捷性、實際行駛里程的真實性、電池的耐用性等等,均沒有定數。與其放開“一哄而上”造成亂局,還不如現在探索著穩步前行,這是發展電動汽車負責任的表現。

  除了車價補貼,商業模式必須創新

  專家認為,國家鼓勵使用電動汽車的優惠政策還有待突破創新。除政府對車價進行補貼,商業模式必須創新。

  4月22日,“中國(上海)電動汽車國際示范城市”揭牌,嘉定區被指定為電動汽車國際示范區。5月16日,電動汽車國際示范區的第一個運營中心——試乘試駕中心正式對外開放,預計年內接待2萬名觀眾。這一切,都在上海國際汽車城的計劃安排中有條不紊地進行。其中,電動汽車試乘試駕中心是一種商業模式的創新。上海國際汽車城目前已聯系了榮威、比亞迪、奇瑞、中科力帆、眾泰等8款新能源汽車,供市民免費試乘試駕。該中心的目標是,要在將來成為各大品牌新能源車的展示平臺,年內爭取達到10種以上的新能源汽車試乘試駕。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光靠政府、企業、消費者中的任何一方都不行。新能源汽車遇到的是城市規劃和城市建設的配套問題,整車、零部件、電池、電網等企業的配套問題,因此需要政府、企業、消費者共同來做整體方案。

  “電動汽車恰如一個剛剛學步的孩子,嘉定區的示范就是電動車社會化的應用實驗。這個實驗的過程中一定會有爭議、有失誤甚至有失敗,對此我們將抱著積極、理性和寬容的心態。”上海嘉定區副區長費小妹說。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