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網的實施將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隨著技術的發展和成本的下降,它正成為滿足能源供需的最有效的方式。"美國電力研究協會(EPRI)的智能電網項目負責人Matt Wakefield在周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道。
為了讓智能電網系統的夢想成為現實,非盈利電力研究與發展機構EPRI表示,電力公司需要每年投資170億到240億美元,并持續20年之久。其中大部分成本將轉嫁至消費者身上。
美國電力研究協會的一位研究員Clark Gellings認為,我們需要告知消費者這將是一個全新升級的能源系統,它將大大降低成本,雖然電費賬單不會立竿見影得到“縮水”。
Gellings說道,到2050年,美國電力研究協會估計,如果智能電網一旦投入使用,電費賬單平均將上漲50%左右。如果未能實現的話,那么電費賬單也許將平均上漲400%。
IBM、GE、ABB、西門子、谷歌、東芝、思科以及微軟等世界知名科技公司正摩拳擦掌,為智能電網基礎設施的供應而展開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