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波指出工信部將重點完成重點做好編制專項規劃、實施重大科技專項、完善產業鏈條、完善技術標準和行業準入、推動市場化應用、引導地方規劃六大工作。
中央財政將投資千億打造新能源
從目前已經透露出來的信息看,《規劃》明確了國家新能源發展除繼續堅持以純電動尾戰略方向,重點發展純電動及插電式混合動力;將注重傳動汽車技術水平的提升,加大技能汽車的發展,并持續跟蹤研究燃料電池技術,適度發展替代燃料電池。
根據規劃,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將達到500萬輛,中重度混合動力乘用車占乘用車年產銷的50%以上。并建議2011年至2020年的十年間,中央財政將投入1000億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
我個人比較支持工信部完善行業準入、完善產業鏈、推動市場化。以往國家的863科技項目組,投入了大量資金但并沒有形成國內新能源產業的有效發展,在全國推廣的“十城千輛”計劃,也并沒有取得國內新能源技術的突破性發展,甚至一些企業的電池、電機和電控都是從國外直接購進。
警惕“大躍進”十二五新能源規劃應從基礎做起
同時記者卻并不認為到2020年中國的新能源車能達到500萬輛,中重度混合動力乘用車能占到總量的50%以上,我認為這個目標從某種程度上又開始犯了“大躍進”的錯誤。
中國經濟改革開放30多年的時間,實現了西方發達國家長達數百年的發展,汽車工業在短短時間內也跨入1800萬輛的級別,已經開始讓制定政策的政府部門慢慢丟失了謙虛謹慎的傳統美德。
前兩年呼吁彎道超車,指出中國在新能源發展方面與國外同步,我們完全可能在新能源方面超越西方。甚至有個著名的自主品牌就大大炒作了一把,號稱能在2015年實現中國第一,2025年世界第一。
由于國家長期對新能源汽車的關注點在整車廠,并沒有對上游的產業鏈并沒有投入更多資源,我們國家目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基礎并不好。我們根本不可能在十年的時間內形成這么大的量。
事實已經證明,中國汽車不可能實現彎道超車,我們必須從汽車產業的基礎開始做起,從目前的新能源發展狀況來看,中國不論在電池、電控、電機、數據方面都明顯落后于西方國家。
豐田、通用、本田、日產、寶馬、三菱等汽車巨頭都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發展,甚至某縣產品都已經開始大規模的路試,甚至一些產品已經量產。
其實,過去的所謂中國特色,是因為中國經濟的發展能夠迅速吸收和消化國外先進技術,并轉化成推動經濟持續發展的生產力,而在新能源電動車方面,中國同其他發達國家一樣都處在起步階段,盡管是一起起步,但我們浪費了5年時間,已經開始落后,并沒有超前的技術,不可能在短期內的迅速發展壯大。
國家應該重點支持上游的配套零部件企業
根據目前中國汽車企業的產能規劃,主機廠目前所規劃所有的產能要到2013年底才能全部釋放,并在2014年出現某些自主品牌企業的退出,而2015年將達到傳統能源車的一個新的高峰,這段時間,是自主品牌企業的洗牌期,根本不可能實現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
因此記者認為,十二五期間,國家應該重點支持上游的配套零部件企業的發展,鼓勵自主創新,形成獨立知識產權的電池、電機、電控的儲備。統一標準,鼓勵企業與上游企業的交流與合作,創建聯合實驗室,以聯合實驗室的名義申請國家的資金支持。
這種捆綁式的支持政策對于加強新能源的準入政策、完善標準、以及推動市場化將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投資者應放棄新能源概念股加強對配套企業的關注
在逐利的資本市場,筆者認為,投資者應該逐漸放棄新能源概念股,在新能源汽車板塊更應該加強對具備相當實力的配套企業的關注,如萬向、天津清源等。隨著準入制度的設定將有大批的電池企業退出,而在電機、電控方面達到一定標準的配套企業,國內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