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2011年:國際高油價下的中國應對 

時間:2011-01-05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伴隨著世界經濟復蘇的曲折歷程,2010年,國際原油價格在高位寬幅震蕩,走出一輪“U型”走勢,國內含消費稅在內的成品油價格也在年底調整后達到歷史高位。

      伴隨著世界經濟復蘇的曲折歷程,2010年,國際原油價格在高位寬幅震蕩,走出一輪“U型”走勢,國內含消費稅在內的成品油價格也在年底調整后達到歷史高位。

  時近年終,國際原油價格突破每桶90美元大關,引發對于新一輪油價高企的擔憂。2011年,國際原油價格走勢如何?與國際原油價格間接接軌的國內成品油價格上漲空間還有多大?“高油價”時代,中國應如何應對?

  ——2010年:國際原油價格高位震蕩 

  世界經濟復蘇進程主導著2010年國際市場的原油價格走勢。

  2010年首個交易日,國際原油價格一舉突破每桶80美元關口,以高位為這一年的國際原油市場開局,并走出一輪“U”型走勢。

  在年初短暫跌破每桶70美元后,上半年國際油價一度在正面經濟數據和需求復蘇拉動下連續上漲至每桶近90美元。2010年5月,歐洲債務危機等系統性風險的出現令市場避險情緒占據主導,歐元對美元下跌,大宗商品及股票市場承壓,原油價格在2010年5月20日回落至年內低點每桶68美元,與年初相比跌幅超過20%。

  下半年,隨著歐債危機陰影淡化,美元再度轉入下行通道。各經濟體繼續寬松的貨幣政策令全球流動性充裕。隨著經濟出現好轉跡象,資金紛紛流入大宗商品及股市,原油價格也快速收復前期失地。特別是進入第四季度,美國開啟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以刺激經濟,以原油為主的大宗商品價格進一步上漲。2010年12月23日,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2月交貨的原油期貨價格收于每桶91.51美元,為2008年10月以來的新高。

  根據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的計算,2010年布倫特原油平均價格約為每桶80美元,較2009年每桶62美元大幅上漲。

  “2010年金融屬性依然是主導原油價格走勢的主要因素,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供需基本面的影響。”卓創資訊原油分析師呂斌指出,2010年全球原油供需格局總體上供過于求。這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原油需求恢復不盡如人意;另一方面也由于原油價格迅速反彈,產油國紛紛增加原油產出,以彌補前期在金融危機中的損失。但他同時強調,在供需基本面因素中,來自新興經濟體石油需求的增長成為支撐油價的強勁利好。

  ——2011年:國際原油價格走高預期強烈

  在全球流動性寬裕的背景下,國際機構普遍預測,2011年國際原油價格有可能再度沖擊高位。

  由于預計全球經濟將會有較高增長,美國能源部近日調高了對今年全球原油價格的預測,預計美國基準原油西德克薩斯州中質原油(WTI)平均價格為每桶86.08美元,比一個月前的預測提高了0.91美元。

  國際能源機構首席經濟學家法提赫•比羅爾近日表示,“低油價”時代已經結束。油價很可能在2011年再次“破百”。推動油價上漲的三大因素是經濟復蘇進度、美元貶值以及供需基本面因素。

  投資銀行美銀美林和高盛也分別作出今年國際原油價格或突破每桶100美元的預測。

  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預測,2011年國際原油價格水平將較2010年有所上漲,超過每桶90美元的可能性較大。分析指出,受金融危機影響部分石油開發項目延遲,2011年至2013年間石油產能增量將出現下降。隨著全球經濟的復蘇,石油需求將繼續保持增長。此外,美元指數相對弱勢將繼續推高以美元計價的國際原油價格。在總體資金面依然寬松、通脹預期增強的前提下,基金炒作對油價的影響不容忽視。

  “2015年之前,高油價的狀況可能很難改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鄧郁松分析說,從需求層面看,石油替代產品的發展以及耗能設備和工具的更新改造短期內難以對石油消費產生明顯抑制。老牌發達國家耗油量相對穩定,新興經濟體逐步進入汽車社會,新增需求明顯,全球石油需求將繼續保持穩中略增的態勢。供給層面,全球石油新增產能越來越依賴于俄羅斯以及石油輸出國組織等產油大國,這些國家對國際市場的控制進一步增強。此外,美元長期趨弱也將推高國際油價預期。

  呂斌認為,受資金推動影響,今年原油價格依然容易積累較大泡沫,也可能面臨泡沫破裂后的大幅度震蕩。根據卓創資訊的預測,未來五年國際原油價格仍將在寬幅震蕩中走高,最高有可能升至每桶115美元至120美元上方。

  ——“油荒”凸顯定價機制“軟肋” 國內成品油價格何去何從?

  2010年底,一場久違的“柴油荒”引發社會對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的質疑。這場在經濟較快復蘇、各地為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強制拉閘限電拉高柴油需求、以及油價上調預期背景下出現的大面積柴油供應短缺,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現行成品油價格機制運行中的問題:價格調整周期過長,容易引起投機行為等。

  針對這一問題,發展改革委價格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在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以更好地靈活反映市場供求變化。新的機制將更加透明。

  相對于2009年國際原油價格由低位向高位迅速攀升,國內成品油價格經歷多次調整,2010年,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頻率相應放緩。迄今為止,共三次上調,一次下調。12月22日上調后,國內含消費稅在內的成品油價格再度突破歷史高位。

  在國際原油價格走高的預期下,2011年,與國際原油價格接軌的國內成品油價格將何去何從?

  市場普遍預計,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的進一步完善將向市場化方向繼續邁進。

  卓創資訊成品油分析師齊玉芹說,在國內價格總水平上漲壓力較大的情況下,我國堅持按價格機制理順成品油價格,顯示了堅持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改革方向的決心。預計定價機制的進一步完善將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修改和完善,并不會發生根本性變化。縮短調價周期或是完善的內容之一。2011年成品油價格調整頻率可能更加頻繁。

  ——應對“高油價”關鍵是調整石油消費模式

  在國際油價總體上行趨勢基本明確的預期下,政府、企業和消費者都必須考慮的一個現實是,如果國際油價長期持續走高,應如何應對?

  2010年,由于國內經濟較快復蘇以及汽車銷量大增,我國石油消費量增幅較大。前10個月我國成品油表觀消費量累計達到1.9億噸左右,同比增長10.6%;進口原油1.98億噸,同比增長20%。預計石油對外依存度將接近55%,石油安全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

  “在一半以上原油依賴進口而國際油價處于高位的情況下,中國不可能長期對成品油價格進行補貼。必須采取有效的價格和財稅措施引導更高效的石油消費模式。”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長周大地說。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切實抓好節能減排。進一步推進資源稅改革。發展改革委在今年發展改革重點任務中也明確要積極穩妥地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環保收費改革,包括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健全天然氣價格動態調整和利益調節機制等。

  鄧郁松說,考慮到各項政策措施以及設備更新的效應,預計2015年之后,我國石油消費模式將有明顯改觀。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