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刻到來”
盡管這個提法多少帶有些許中國媒體以及官方組織者的主觀色彩,但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建忠已經切身感受到了世界以及中國起重機產業在過去一年里發生的急劇變化。
9月27日,首屆全球起重機峰會于北京開幕。孫建忠以該峰會首任輪值主席身份參會并代表中國企業發表演講。
孫建忠之前已經知道,就在峰會當天即將公布的“2010年全球起重機10強”的榜單上,他所在的徐重已從去年的第四攀升至今年的第三,而且,在他身后還有另外三家中國企業同時上榜。他們分別是中聯重科(第五)、三一集團(第七,首次入選)和撫挖重工(第十,首次入選)。
與之相對的是,美國馬尼托瓦克以去年銷售同比超過40%的降幅讓出了近幾年一直牢牢占據的頭把交椅,德國利勃海爾則以歐美日上榜企業最低同比降幅3.93%升至頭名(上榜企業中,中國企業均是同比正增長,非中國企業均是同比負增長)。
毫無疑問,中國是全球起重機產業在2009年的最大贏家。而首次峰會即選擇中國,可見中國起重機產業在當今世界的權重。
而在峰會的“對話”環節,落座于孫建忠身旁的是德國利勃海爾全球移動式起重機總裁ChristophKleiner、馬尼托瓦克起重集團執行副總裁JohnWheeler、美國特雷克斯執行副總裁Kenlousberg以及日本神鋼起重機株式會社全球市場總監MikeMaruo。然而孫建忠自始至終都是這個會場最閃亮的焦點,他的每一次發言總能引來全場專注的目光。
即使是在茶歇的短暫時間里,想和孫建忠說上一句話也顯得格外不易。他也是忙于和前來問候的人握手寒暄,以至于端在手中的茶水到變涼都沒有來得及喝上一口。
在過去的一年里,孫建忠和他的中國同行不僅在國內市場大展拳腳,在國際市場上也是左沖右突,忙碌不已。而剛才與他同臺就座的幾位國際同行則有著迥然不同的境遇,他們正經歷著十幾年來最大的一次衰退。
而在這一年里,當孫建忠不斷被問及中國何時能夠超越跨國巨頭這類問題時,他總會解釋說,“技術和生產能力已經持平,但核心部件和生產工藝尚需時間”。在整個中國的工業正在經歷轉型升級的今天,追求數量和尖端技術的超越已經不是第一選擇。
雖然,孫建忠以中國人常有的謙遜回避了上面的問題,但一組組數據還是直觀地表明,中國的起重機產業已經崛起。
在世界起重機產業的編年史中,伴隨著歐美企業在金融危機中的日漸衰落,中國終于以近幾年的超高速發展和未來廣闊的市場潛力震動了世界。
為中國而變?
中國已是世界的中國。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的一
系列舉措贏得了世界的尊重,世界經濟越來越需要中國的支持和參與,世界經濟的發展也越來越離不開中國。也正是這個變化,貢獻出太多的機會,更為全球起重機制造商帶來空前機遇。
可以看到的是,從2005年到2009年,中國的起重機市場已經經歷了一場爆發式的增長。到2009年,中國起重機行業銷售收入已經突破300億元,達到311億元,比2005年的66.6億元增長3.67倍。尤其是2006~2008年的3年時間里,年增速均保持在50%以上。
而同時,目前較為普遍的觀點認為,未來5年的中國經濟還將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其次,可以預見,高鐵、石化、風電、核電等一些大型工程項目將在這一時期形成井噴之勢,這必將帶來對大噸位路面起重機尤其是160噸以上全路面起重機的較大需求。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理事長祁俊在此次峰會上作出預測,到2015年,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整體規模將突破9000億元。按照2009年起重機械在中國工程機械總體規模中占比10.02%做粗略計算,2015年中國起重機行業將有望突破900億元的規模,將是目前的3倍。
通常,移動式起重機行業將產品大致分為中小噸位的汽車起重機(200噸以下)、大噸位的全路面起重機(200噸以上)以及大型的履帶式起重機(1000噸左右)。
而在這些細分市場中,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起重機消費國和輸出國。雖然在大噸位的全路面起重機和履帶式起重機市場,中國企業的份額相對較少,2009年世界最大的全路面起重機市場依然在歐洲,其銷量達到1600臺的規模。但來自歐、美、日三個地區的企業均表示,在未來的5~10年,中國將取代歐洲成為世界最大的全路面起重機市場,他們對此堅信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