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500億美元投資盛宴:全球資本青睞中國新能源業

時間:2010-11-0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在關于中國風電的專場討論上,多位人士還警告企業的跟風傳統可能會造成利潤豐厚行業出現投資過熱,價格競爭會相繼出現,新能源產業將從新興產業發展到產能過剩的局面。

      每年一屆的新加坡國際能源周吸引了不少各國政界、商界及學術人士,在今年的能源周上,中國市場幾乎成為每一位演講嘉賓繞不開的話題。

      談到能源需求增長的現狀,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將中國市場放在首位:“中國、印度和其他高速增長經濟體對能源的需求一直在增長,并遠遠超過了節能速度。”

      殼牌國際油氣上游產業部執行主管Malcolm Brinded也表示,中國GDP的增速推動了對能源的消費,市場前景很吸引人。

      正由于沒有人會懷疑以中國為首的市場將繼續擴大能源需求,而傳統能源儲量有限,因此,新能源成為本屆國際能源周熱議的話題。

      李顯龍表示,越來越多的私募基金和風險投資開始進入新能源領域,其他領域的企業也開始涉足新能源,比如,比爾·蓋茨和谷歌公司分別涉足核能與清潔能源技術。

      而來自亞洲發展銀行、摩根士丹利的人士均對本報記者表示,參與中國新能源業發展是他們正在努力做的工作。來自國際能源周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清潔能源市場的投資規模將達到每年500億美元,包括在公開和私募市場上募集的資金以及資產融資。

      國際能源組織(IEA)執行主管Nobuo Tanaka甚至認為,中國發展新能源將改變世界能源格局。

驚人的增長

      “中國在能源需求上的增長令人驚嘆。”亞洲發展銀行區域及可持續發展部門副主管Woo Chong Um對本報記者表示。

      Nobuo Tanaka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除了在石油、天然氣等能源上存在很大需求,在太陽能、風電方面的發展也引起很大關注。

      以天然氣為例,由于使用天然氣是實現減排目標最為現實的途徑,而投資水力和核能則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見效,且成本更高,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已大幅上調對中國2020年天然氣需求預期,調幅高達50%至3000億立方米,相當于中國目前石油消費量的四分之三。

      Malcolm Brinded表示,到2030年,全球天然氣需求增長率將達50%,以中國為主的亞洲市場將占到總增長的一半。

      新加坡國際能源周的組委會還針對中國風能、太陽能市場設置了專場討論,其他國家并沒有類似專場研討會。

      美國清潔技術產業投資集團(Cleantech Group)執行總裁Nicholas Parker認為,幾乎沒有人會懷疑中國能源需求的巨大空間,同樣,也不能低估中國在清潔能源領域的顯著增長。

      摩根士丹利清潔技術全球主管Sunil Gupta表示,中國越來越重視發展風能和太陽能,也是比較成功的一個市場,隨著中國等國家大力發展太陽能,太陽能價格將會大幅下降。

      許多業內人士還認為,中國將成為太陽能和風能領域的主要出口商,盡管中國現在還部分依賴進口。

      “中國國內已有盈利空間,慢慢將由進口國轉變為出口國,目前,中國出口大量光伏電池到美國等國家,這就是個證明。”Woo Chong Um說。

各路資本摩拳擦掌

      Cleantech Group執行總裁Nicholas Parker認為,中國市場潛在的清

潔能源市場,對企業和投資者極具吸引力。

      Cleantech Group在去年與中國發改委進行了初步能源技術培訓合作,希望借此進一步進入中國市場。

      亞洲發展銀行從2009年開始涉足新能源方面的投資。Woo Chong Um表示,亞洲發展銀行希望將更多投資引入中國新能源領域,“我們正在進行融資”,“建立基金、私募股權投資等方式都值得考慮”。

      一位來自香港的投資人士表示,中國大陸的新能源投資空間已超出預期,“盡管這是一個新興的行業,但給私募資本提供了很多機會,因為很多年輕的新興企業需要專業化的資本團隊。”

      上述投資人士表示,很多私募基金在中國投資的清潔能源項目已收回投資,回收速度是基礎設施投資的兩倍。

      來自總部設在倫敦的氣候變化資本集團的人士表示,項目成本低是在中國投資清潔能源的一大優勢,“我們這幾年都在追加中國的投資”。

      來自國際能源周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清潔能源市場的投資規模將達到每年500億美元,包括在公開和私募市場上募集的資金以及資產融資。

投資風險

      中國的新能源投資機會令人振奮,但相應也存在諸多挑戰,包括競爭壁壘、監管變化、基礎設施不足、成本高等問題。

      Sunil Gupta指著一幅中國新能源上市公司股價走勢圖表示,近幾年,中國新能源上市公司的股價經歷了巨大波動,原因主要是中國的投資政策還不夠透明、投資成本太高。

      在國際能源周期間,中國在發展新能源方面的政策法規,成為討論的焦點之一。

      上述香港投資人士表示,中國已制定了一些有利于資金進入新能源領域的政策,但總的來說,還不夠透明。

     “中國的政策是變化的,這為項目投資帶來很多不可逆轉的困難,也是我們時刻提醒自己要面對的現實。”該人士表示。

      此外,中國在新能源投資上,呈現出對外資持謹慎態度的趨勢。

     “中國希望在自己國家內部發展新能源,不太愿意大幅依賴進口。” Nobuo Tanaka表示,中國發展新能源的熱情,以及傾向于支持國內企業投資的態度,使得中國出臺新能源補貼政策。

      由于新能源行業注定面臨成本問題,并在很長時間內需要政府支持,因此,新能源價格一直居高不下,這是新能源普及使用的最大困難。

      李顯龍表示,綠色能源的價格依然比傳統能源貴,并且需要大量土地,從而很難大規模取代傳統能源,但技術進步將改善新能源的成本和使用效率。

      除了依賴技術革新,國際能源組織的另一位負責人表示,中國大力發展新能源,可能會降低新能源價格。

      但瑞典Scatec公司主席Alf Bjorseth對此表達了質疑,“如果新能源的價格一直下降,像太陽能那樣,今后的1-2年,你會看到,很多設備將由中國公司生產,而問題是,下一代的新技術從哪里來?”

      在關于中國風電的專場討論上,多位人士還警告企業的跟風傳統可能會造成利潤豐厚行業出現投資過熱,價格競爭會相繼出現,新能源產業將從新興產業發展到產能過剩的局面。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