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高耗能產業增產能影響節能減排

時間:2010-08-11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由于我國的初級能源價格較低,獲利容易,因此大量的投資被吸引到石油石化、電力等資源密集型行業,造成這些行業的高能耗、高排放狀況不能得以緩解。

      國家統計局、國家發改委以及國家能源局3日聯合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上半年,我國單位GDP能耗同比上升0.09%,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數據顯示,2010年上半年,我國能源消費同比增長11.2%,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1.1%,以此測算,單位GDP能耗同比上升0.09%,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同比降低1.25%。

  從主要耗能行業單位增加值能耗看,上半年,煤炭行業同比下降2.69%,鋼鐵行業下降1.64%,建材行業下降7.61%,化工行業下降4.28%,紡織行業下降2.42%,石油石化行業上升11.35%,有色行業上升8.11%,電力行業上升4.19%。

  新增產能集中拉高能耗
 

  “各個行業都在淘汰落后產能,但一些行業的單位增加值能耗不降反升。”對于石油石化行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上升11.35%這一數據,經濟和能源學者管清友告訴本報記者,“上半年我國上馬了一大批石油石化項目,項目投產產生了大量能耗,但這些新增項目從投產到工業產值釋放還需要一段周期。因此,能耗大了,工業增加值卻沒有變大,單位增加值能耗自然就上去了。”

  “石油石化、有色金屬、電力行業上半年都處于產能釋放期,能耗上升不可避免。”中投顧問環保行業研究員侯宇軒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下游需求增加推動了行業的產能擴張,電力行業的產能儲備,有色金屬的出口擴張等都是能耗上升的影響因素,而煤炭資源的整合以及鋼鐵行業的結構調整對石油石化、有色金屬、電力行業的節能減排起到刺激作用。”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呂政認為,行業的技術進步是減少能耗的主要手段,但是對于石化行業來說,上半年的上游勘探和下游產品開發的技術水平都沒有太明顯的進步,能耗減少不是很明顯。

  “由于石油石化等行業缺乏替代效應,以行政手段壓縮到一定程度后就必須進行自身技術改革,否則必然會出現反彈,只有自我改革才能繼續推動節能減排。”侯宇軒對本報記者說,“同時,產業本身的產業鏈長、生產環節多、新興技術的改革需要一定緩沖期,行政手段的相對滯后拖拽了石油石化等行業節能減排的步伐。”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測算辦法,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為“工業能源消費量”同“工業增加值”的比值,上半年電力行業雖然通過上大壓小,關停小火電等措施淘汰了部分落后產能,但由于煤價上漲,發電成本不斷增加,電力行業收益縮水,導致工業增加值這一分母也不斷減少,因此,電力行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依舊有所上升。

  經濟行政手段雙管齊下

  要完成“十一五”期間單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標,今年還需在去年基礎上再下降5.2%,這一幅度高于過去4年的平均降幅。

  距2010年底僅剩不到半年,呂政對節能減排和保增長的矛盾表示堪憂:“要實現節能減排目標,從中長期看,要加快技術進步,短期看要加快結構調整。目前,鋼鐵、小火電等耗能行業市場需求旺盛,還需進一步淘汰落后產能,降低重化工業的比重,使能耗增長總量小于GDP增長。”

  對此,許多專家認為,要完成“十一五”的能耗下降目標,產業技術升級和結構調整的效果沒有那么明顯,我國“多煤少油缺氣”的現狀注定了節能減排所面臨的壓力,剩下的半年還需靠行政手段。

  侯宇軒認為,隨著節能邊際效用遞減,節能減排由持久戰進關鍵攻堅階段。雖然在行政手段的督促下,減排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但隨著“十一五”接近尾聲,行政力度出現中后期疲軟狀態,如果政策就此松弛,不僅減排效果大打折扣,更有甚者會導致大量“高耗能、高污染”企業死灰復燃。

  “我國初級能源價格過低,是節能減排的一大障礙。”管清友形象地說:“在我們目前的能源價格政策和產業政策下,搞水泥比搞鼠標更容易賺錢,也更容易獲得貸款。這是一種逆向激勵機制。”

  由于我國的初級能源價格較低,獲利容易,因此大量的投資被吸引到石油石化、電力等資源密集型行業,造成這些行業的高能耗、高排放狀況不能得以緩解。由于市場需求大,項目上得快,利益來得容易,又缺乏有效的懲罰措施,企業上馬項目就放松了裝備環保,排放標準和能耗要求,這就造成了“鎖定效應”,即企業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要使用這樣的高耗能設備。

  “只要我們還是實施低能源價格政策,節能減排任務就很難完成。節能減排關鍵要把激勵機制搞好,主要靠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管清友對本報記者說,“而使用行政手段要在明確行政問責制度的情況下,制定嚴格的措施,并切實跟進監管措施,而不是強制拆除或者關停并轉。從企業來說,需要進行自我改革與發展,進行科學管理與技術升級,加強產學研結合,降低耗能和企業成本,增加產品附加值。”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