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法國馬賽商學院AEMBA項目攜手上海交通大學安泰校友會以及《21世紀經濟報道》舉辦了2010年汽車行業校友論壇。來自汽車產業相關企業的50多位校友,作為各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背景人員,分享了各自的信息和經驗。
中國汽車市場首次超過美國去年全球經濟低迷,歐美汽車市場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而中國汽車產業卻在金融危機中高速發展,產量達到了1379萬輛,增長率高達45%以上。而國內自主品牌車也在整個市場中占到了40%,乘用車30%。中國汽車產量一躍世界第一。2010年是汽車產業大轉折的時代起點。在此環境下,更多的外資零部件供應商壓注中國,但新的機遇和挑戰并存。
據悉,去年中國汽車市場首次超過美國,今后這種強勁增長的趨勢將延續5-10年,甚至更長。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助理、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許敏認為,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利潤率會在10%-20%,這對汽車零部件企業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本土的零部件企業大概有2萬多家以上,占零部件企業總數80%以上。但是,本土零部件企業總銷售額僅占總銷售份額的20%,而且90%的產品是集中在低端。這說明,其余的80%的銷售份額都被外資或合資企業占據。
新能源汽車未成為大氣候但從發展的趨勢來看,許敏指出,一方面汽車市場正快速趨于成熟,消費者對汽車的品牌和質量的講究提升了,越來越多的本土私營企業意識到了技術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進入中國的外資汽車企業越來越多,因為其國內市場越來越差,對于中國的依賴度也越來越強,他們必須在中國搶市場、降價。由于利潤的下降,他們也開始把觸角伸向了中低端。這對于汽車零部件企業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