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TOP國際新能源車企訂單對欣旺達業績增長是一個絕佳的機會,或能改變過去四年虧損的現狀,并緩解當下國內市場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相應的,動力電池產業生態中,腰部正逐漸發力,頭部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兩家將感受到更多壓力,先一步打出領先技術并滲透消費者心智將逐漸成為頭部廠商的競速重心。
以下為正文:
據知情人士透露,二線動力電池廠商欣旺達或定點某TOP國際新能源車企。
對于后者而言,解決產能是公司的周期性需求,且控制成本并非其長處,中國供應商在這些方面則相對能實現能力互補。
但欣旺達與寧德和比亞迪相比,能夠插入國際大廠的隊伍,成績著實可圈可點。
對此,相關人士曾做過測評,同樣用湖南裕能的正極材料做 6C快充電池,欣旺達跑出來的結果起碼與寧德時代持平。盡管出于美國充電站結構問題(普遍只有300-400KWh),該國際新能源車企對高C快充電池需求不大,但這足以證明欣旺達在某些產品上能夠達到比肩頭部的表現。
且據知情人士透露,欣旺達和寧德時代供應給該廠商的產品都是最追求成本的部分,二者實際差距不會太大,長續航交給寧德時代,欣旺達則負責部分普通版本的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加入該TOP國際新能源車企的供應商圈子,欣旺達亟待解決的問題是盡快提高良率。
據悉,該車企對良率的把控標準較高,在質量和產量之間更關注前者,即使產能不足,也會殺掉大量廢品。這與國內動力電池廠商的競爭局面有部分不同。
目前,國內殺價較為嚴重,廠商之間成本競爭十分劇烈,就需要在產量和絕對好的產品質量之間取得平衡,這種局面下,良品檢測相對沒那么嚴格,可以容忍一些不良品的產生。
一旦進入該國際車廠的供應鏈,欣旺達相當于跳出了一個賽道,質量將成為能否持續進行下去的關鍵指標。
但無論如何,該TOP國際新能源車企訂單對欣旺達業績增長都是一個絕佳的機會。2020-2023年,欣旺達分別虧損7.1億元、10.6億元、10.9億元和15.6億元。2024Q1其動力電池業務虧損超4億元,環比擴大約30%。
盡管前段時間已經拿下小米、理想相關車型的訂單,但都屬于國內市場,面臨車廠供應鏈管理上的強勢地位,大概率的局面是以價換量,增收但是不增利。
如果想要盡快跳脫競爭怪圈,抓穩該國際車廠,獲得穩定、大體量且爆款的訂單極為重要。
一個有趣的現實是:盡管寧德時代和比亞迪仍在頭部遙遙領先,腰部及以下廠商掙扎中內卷,但仍有部分包括欣旺達在內的廠商正飛速向前逼近。
在動力電池產業生態中,腰部正逐漸發力,頭部兩家說沒有壓力是不可能的。在跨越性技術突破之前,寧德時代、比亞迪的規?;当?、技術降本都可以被以價換量迅速拉近差距。
基于此,在賭技術創新的情境下,勝負手如何分配無非是概率大小的問題,任何一家都不敢放松,而二線廠商沒有退路,反而更加愿意放手一搏。
除此之外,寧德時代與比亞迪兩家也需要相互競爭市場份額。雙線迎戰下,二者的壓力都會更大。
可以預見的是,兩家將在兩條路線上加快步伐。
其一是技術創新,通過不斷逼近最前沿的電池技術穩固自身站位。其二是消費者心智滲透。自去年以來,尤其是寧德時代,開始頻繁滲透“寧德時代 CATL Inside”概念,從供應鏈角度擴張品牌影響力。
各家都在朝著最適合鞏固自身優勢的方向發力,接下來的重心是爭搶速度和相對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