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鵬汽車的董事長何小鵬也在先前的訪談中表示,小鵬希望能夠在2025年有10款以上的車型,并且會統一搭載扶搖架構。
2023年4月18日,代表汽車行業“風向標”的上海車展開幕。
此次展覽會的主題為“擁抱汽車行業的新時代”。可以預想的是,在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的大潮下,今年車展的C位必然會有更多新能源智能化車型涌現。
而在此次展覽會開幕前夕,眾多行業大佬也就當下智能汽車行業的現狀做了分析,同時對未來發展做出了預測。
有趣的是,他們不約而同地提到了一個時間點——2025年。
2025年可能是智能電動汽車行業的“iPhone年”
4月16日,華為舉辦了以“內賦智能,煥發新生”為主題的2023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新品發布會。發布會上華為常務董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發表了演講。
余承東以智能手機行業作類比,他認為智能電動汽車未來將重現功能手機到智能手機的變局,并且推測2025年將可能成為智能電動汽車時代的一個分水嶺。
而就在同一天稍晚,理想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想發微博表示:智能電動車行業將迎來3年淘汰賽(2023~2025年),到2025年時的CR5(Concentration Ratio,簡稱CR,這里的CR5表示行業內5家市場份額最大的企業)大概率就是2030年的CR5.只不過CR5的市場份額還會不斷地擴大。
他同時還說:這會是智能電動車行業最過癮的三年。
小鵬汽車的董事長何小鵬也在先前的訪談中表示,小鵬希望能夠在2025年有10款以上的車型,并且會統一搭載扶搖架構。
為什么2025年如此重要?
借用余承東的思路,當年iPhone橫空出世,以一己之力改變了手機行業的格局。
而現在的智能電動車就好像汽車領域里的iPhone,在環保、安全、節能、性價比等多重推手的作用下,必將超越傳統燃油車成為新的主流。
而在到2025年這三年的時間里,如果跟不上發展的潮流抓住機遇,就可能消失。
技術、產品、交付、價格是關鍵因素
要在這樣的潮流中抓住機遇,需要關注哪些方面,各位大佬有著自己的理解。
李想認為“技術、產品、交付”這三大綜合能力缺一不可,值得一提的是,李想特別將交付放在了與技術同等的行列當中,可見他深知只有將產品交到用戶手中,才是技術和產品的最終目的。
而余承東則認為,智能電動汽車之前的競爭是電動化,硬件決定體驗;之后的目標是智能化,軟件決定體驗。喬布斯曾經說過,我會為了更好地應用軟件,而去自己制造硬件,言下之意:硬件只是載體,軟件才是用戶體驗的真實落地。
而在智能電動車領域,智能輔助駕駛技術就是各家爭搶的蛋糕。
華為在發布會上帶來了ADS 2.0技術,新技術的升級在于可以不依賴高精度地圖,也能夠通過多傳感器融合的感知提高用戶的駕駛體驗,讓人駕更安全,智駕更輕松。
何小鵬同樣認為,智能輔助駕駛在今天的用戶購車決策影響因素中可能只排到第八第十,但在未來,這一能力可能會排到前五。小鵬的目標是“在扶搖架構下快跑且不摔跤”。
而在此前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3)上,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和其他專家則提到了價格因素。
不可忽視的是,在此前我國新能源汽車購置稅相關政策的推動下,智能電動車的市場份額確實經歷了一個快速增長期,而隨著購置稅補貼的退出以及購置稅減免的臨期,未來智能電動車的性價比優勢是否能保持,還未可知。
留給小米的時間不多了
說到性價比就不得不提一下小米了。
自從小米雷軍宣布要最后一次創業之后,小米汽車的消息就一直很受大家的關注,雖然目前來看營銷因素甚至要多過對價格的猜測。
但作為一直堅持性價比的品牌,相信最終不會讓用戶失望。
只是按照推算,最快量產也要到2024年,如果按照2025年分水嶺理論,小米汽車誕生就是半決賽了。
是創業失敗還是后發先至,就看對風口的把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