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增速預計超20%

時間:2023-01-06

來源:OFweek機器人網

導語:近日,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發布的2022年世界機器人報告顯示,全球制造業機器人密度在2021年的平均值為每萬名員工141臺工業機器人,中國則以每萬名員工322臺工業機器人的密度躋身世界第五位。

  工業機器人密度是衡量制造業自動化程度的關鍵指標,2021年全球制造業自動程度最高的5個國家分別是韓國、新加坡、日本、德國和中國。美國的工業機器人密度在2021年為每萬名員工274臺,排名第九。

  受多種因素疊加影響,機器人產業增長在2022年受到一定程度影響,增速相較2021年放緩,但產業上下游在技術突破、國內外市場拓展方面積蓄力量,不僅應用的廣度及深度進一步加強,而且新興細分賽道興起。

  據IFR綜合調研數據測算,預計2022年全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87億美元,到2024年這一數字有望超過110億美元。推動工業機器人發展的三大底層驅動因素,包括人口結構改變、用勞用工成本的增加以及下游應用產業的突出需求。

  在市場規模持續增長的同時,細分賽道也在持續擴充,《“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提及,工業機器人包括焊接機器人、真空(潔凈)機器人、民爆物品生產機器人、物流機器人、協作機器人、移動操作機器人等。這些細分領域已吸引了眾多大廠與投資機構的關注與加入,相關參與力量也逐步向產業化發展。由此,推動工業機器人產業全景圖進一步拓展豐富。

  協作機器人作為工業機器人的補充,雖然誕生時間不長,但無疑是當前最熱的賽道之一。從發展前景看,協作機器人可以滿足工業和服務多個場景的應用需求,具備廣闊的發展前景。該領域內,國產與外資廠商的技術差距逐漸縮小,并且在國內市場,國產廠商的份額占比在70%左右,目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近期節卡機器人開始上市輔導,有望成為協作機器人第一股。

  除了協作機器人之外,人形機器人、四足機器人、外骨骼機器人等新興領域同樣獲得產業界及投資界甚至社會大眾的關注與期待。2022年10月初,特斯拉推出了旗下首款人形機器人Optimus原型機,讓人形機器人再一次受到關注。

  隨著核心零部件廠商不斷進步,機器人上下游產業鏈協同發展,互惠共贏、增厚盈利的成長期將不日到來。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