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美國制裁中國芯片,“伙伴”深受其害

時間:2023-01-06

來源:編譯自aljazeera

導語:美國總統喬·拜登 (Joe Biden) 于 5 月以總統身份首次訪問韓國時,他的第一站是三星電子運營的大型半導體生產設施。

  這一選擇標志著拜登認識到三星(韓國最大的企業集團和美國的主要投資者)和半導體的重要性,半導體是為無數現代電器提供動力的芯片,并且處于日益激烈的美中競爭的中心,包括商業和地緣政治。

  “半導體為我們的經濟提供動力并使我們的現代生活成為可能,從我們的汽車到我們的智能手機再到醫療診斷設備,”拜登在工廠說,然后將芯片吹捧為可追溯到 1950 年的美韓聯盟的下一個前沿領域。

  “通過結合我們的技能和技術訣竅,它可以生產對我們兩國都至關重要的芯片,這些芯片是我們全球經濟必不可少的部門。”

  但距離那次訪問已經過去幾個月,拜登展示的互利合作圖景正因美國恢復本國制造基地和對抗中國的措施而變得復雜。

  就在華盛頓試圖招募亞洲盟友和合作伙伴加入反擊北京之際,它轉向保護主義已經引起韓國和臺灣這兩個對美國友好的芯片“巨子”的不安,這兩個地方與中國有著密切的經濟聯系。

  “在很大程度上 [the US] 非常依賴每個人, [and] 每個人都非常依賴中國,”TechInsights Inc. 副主席 G Dan Hutcheson 告訴半島電視臺,他認為雖然這些國家和地區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將彼此視為芯片霸權的競爭對手,他們的經濟依賴于彼此的貿易。

  Hutcheson 說,在某些情況下,芯片競爭可能會迫使各國通過阻止其他產品(例如電子產品或藥品)的出口來尋求影響力,從而對全球貿易造成廣泛破壞和消費品短缺,他補充說:“這可能真的會成為現實。”

  拜登強調需要采取措施促進國內高科技制造業,以創造就業機會并減少對海外供應商和全球供應鏈的依賴。

  8 月,拜登簽署了《芯片與科學法案》,強調美國 75% 的半導體產品如何依賴東亞。該立法為半導體研究提供了 527 億美元的資金,并明確表示其意圖“對抗中國”——美國在全球經濟和軍事影響力方面的主要競爭對手。

  該法律包括旨在防止公司在中國建設生產設施的“護欄”,并禁止美國公司提供中國可用于生產先進芯片的設備。

  在韓國、日本和臺灣,美國阻礙中國科技進步的努力帶來了挑戰。

  韓國三星和 SK 海力士共同引領全球存儲芯片生產,臺灣臺積電是非存儲芯片領域的第一大廠商,它們都在中國設有生產設施。

  日本是美國的另一個盟友,也是一些世界領先的半導體材料生產商和設備制造商的所在地,日本去年向中國出口了超過三分之一的制造設備。三星電子半導體業務負責人 Kyung Kye-hyun 去年在與記者會面時表達了對“我們必須將新設備投入中國工廠的長期困難”的擔憂。

  Kyung 還表示,在加入由美國、韓國、臺灣和日本組成的擬議中的“Chip 4 聯盟”之前,韓國應該尋求該國最大貿易伙伴中國的“理解”。

  自成立一年多以來,拜登一直倡導建立的這個聯盟是促進半導體生產和供應合作的一種方式,這個聯盟幾乎沒有敲定具體細節,只舉行了一次初步會議。

  上個月,91 歲的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感嘆全球化和自由貿易“幾乎死了”,不太可能卷土重來。

  臺灣預算、會計和統計總局高級官員蔡玉泰也對華盛頓的行動給臺灣芯片產業造成“不確定性”表示擔憂,盡管其影響仍不明朗。

  拜登政府已承認需要主要行業參與者的支持來阻礙中國的技術進步,并已向包括臺積電和三星在內的受青睞的公司豁免出口管制,但尚不清楚此類豁免會持續多長時間。

  近幾個月來,臺積電、三星和 SK 海力士都宣布了在美國投資新設施的計劃,其中包括臺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兩個新設施,它們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外國主導項目之一。

  臺積電拒絕置評。三星和 SK 海力士沒有回應置評請求。

  對于許多韓國企業來說,芯片法案加劇了華盛頓宣布韓國電動汽車制造商將被排除在僅適用于完全在北美生產的汽車的稅收減免之外所引發的痛苦。現代汽車及其附屬品牌起亞都在韓國生產出口到美國的電動汽車。

  公司、政界人士和媒體機構譴責保護主義舉措背叛了兩國聯盟的精神,并呼吁韓國政府推出類似的慷慨措施來支持國內產業。

  首爾經濟日報最近的一篇社論指出:“如果政界人士的看法不改變,我們的公司將發現在全球半導體戰爭中,如果不開火,就很難生存。”通過提供補貼和稅收減免來幫助它與海外競爭對手競爭。

  周三,韓國總統尹錫烈政府宣布,政府將把對包括半導體在內的先進技術投資的稅收抵免從 8% 提高到 15%。

  半導體特別政府委員會主席 Yang Hyang-ja 呼吁政府走得更遠,提供更多的財政支持和放松監管,讓半導體公司更容易擴大在韓國的生產。

  在宣布補貼后,她在 Facebook 的一篇帖子中寫道,她已游說政府實施 25% 的稅收抵免,她說這是防止芯片制造商“逃離”韓國的最低標準。

  在臺灣,一些人擔心美國的補貼可能會刺激半導體生產的轉移,并侵蝕該地區所謂的硅盾。

  分析人士克里斯米勒告訴半島電視臺,這些擔憂“被夸大了”,并表示臺積電選擇將其尖端生產留在臺灣,“美國無法復制臺積電在臺灣做了什么......臺積電的技術是一流的,芯片法案的資助不太可能將臺積電從其在芯片行業的領先地位上移除。

  雖然臺積電是臺灣無可爭議的龍頭企業,但該地區也有許多生產不太先進芯片并依賴與大陸貿易的小型公司。一些觀察家說,《芯片法案》可能會導致這些公司與美國隔絕。

  “[在]臺灣,科技公司,如聯電和其他公司真的很擔心,因為他們不制造先進的節點......他們有點不為人知,但后來我可以看到他們與中國技術生態系統的融合程度越來越高,” 臺灣前議員Jason Hsu 告訴半島電視臺。

  Hsu 說,臺灣公眾對這種情況存在分歧,一些人對臺積電在美國的投資感到不滿,另一些人則認為該公司別無選擇,只能適應行業不斷變化的格局。

  短期內,《芯片法》可能會鼓勵芯片制造商減少在中國的生產,盡管中國市場的重要性意味著公司將尋求繼續在中國銷售產品的方法,浦項科技大學 (POSTECH)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 Lee Jang-sik 說。

  Lee 告訴半島電視臺,這些公司可能會“動員各種方法,比如繞過芯片和科學法案,在中國生產或銷售給中國”,同時在美國、日本、歐洲和其他地方建造更多的晶圓廠。

  其他分析人士也告誡美國政策制定者不要采取保護主義措施,認為半導體行業依賴高度特定的高科技產品貿易,堅持國內生產可能導致資源配置不當。

  “美國的自給自足是一種幻想,”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一份政策簡報說。“美國目前出口高價值芯片并進口低價值芯片,因此提高自給率將要求美國優先考慮基礎芯片生產,同時它應該在先進芯片生產方面與中國競爭。”

  先進芯片的開發還依賴于專家團隊之間的協作,他們可能住在也可能不在同一個國家。

  “最尖端的半導體需要一千多個工藝步驟,沒有人是每個步驟的專家,”米勒說,并補充道:“因此芯片制造商需要獲得大量獨特的專業知識來制造先進的芯片。”

  POSTECH 教授 Lee 表示,在芯片行業正在進行的重組塵埃落定之后,公司和政府將被迫響應比競爭對手更便宜的運營需求。

  “從長遠來看,半導體企業最大的驅動力是降低成本,由此,半導體不斷創新并取得長足進步,”他說。

  “最重要的是生產成本……無論稅收優惠有多大。”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