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競爭不斷加劇的環境中,電池企業不斷加快技術迭代和新型電池研究。不久前,寧德時代發布第三代CTP——麒麟電池,體積利用率突破72%,能量密度可達255Wh/kg,可實現整車1000公里續航;今年5月,比亞迪正式發布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進一步提升電池內部空間利用率以及體積比能量密度……在脈脈汽車同行交流圈中,動力電池技術的不斷創新,引起了網友們的廣泛討論。
就在企業不斷加快動力電池技術研發之時,行業用人需求正呈井噴式增長。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的《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指出,至2025年,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行業人才需求達到120萬人,人才缺口高達103萬人。
為了爭取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各大電池廠商拋來高薪的橄欖枝。在脈脈招聘板塊,電池相關崗位月薪2W起。
高薪加持下,職場人流向動力電池的熱情不減,無論是應屆畢業生,還是已有工作經驗的打工人,紛紛發帖向前輩取經。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行業快速發展釋放的崗位需求,為用工成本帶來鯰魚效應,提高薪資待遇,但與此同時,動力電池行業高強度的工作節奏讓員工直呼“內卷”嚴重。通過脈脈汽車職場人的討論可以看出, “886”“8106”是行業常態,雙休成奢望,部分企業日均工作時長超12小時。可以看出,在動力電池行業中,人員留存率與行業吸引力正面臨嚴峻拷問。
伴隨新技術研究的不斷推進及技術迭代的加快,可以預見的是,人才爭奪戰將愈加激烈。但是在這場人才戰中,如何讓擴招匹配擴產,留住關鍵人才,這是企業需要解決的問題。對求職者來說,則應當從專業角度深耕,提升技術硬實力,跟隨技術發展前沿,增強解決問題、方案變現等相關能力,才能趕上風口,乘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