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智能汽車迎來系統之爭:角逐產業鏈上的“軟黃金”,誰會成為汽車圈的Windows?

時間:2022-06-24

來源:新華社

導語:在一些行業專家看來,智能汽車的操作系統和芯片,都是全新的賽道,它不是過去智能手機領域芯片與操作系統的簡單升級或修補。智能手機領域成熟的操作系統,無法解決智能汽車中的關鍵問題,現有的幾大系統各有各的短板與問題。

  智能汽車迎來系統之爭:角逐產業鏈上的“軟黃金”,誰會成為汽車圈的Windows?

  當傳統汽車逐步轉變為第三大移動智能終端,汽車操作系統成為企業競相角逐的戰略要地。國外傳統汽車巨頭或自研或收購或抱團合作,國內汽車產業紛紛蓄勢,力求在百年一遇的智能化變革中攻克操作系統這一難關。

汽車制造.jpg

  1、兵家必爭之地

  “電動化是上半場,智能化是下半場”。這是如今汽車行業流傳甚廣的金句之一。

  經過此前10多年的布局與搶跑,我們在電動化的上半場競賽中取得領先優勢,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跑贏下半場?抓住智能化的產業機遇?智能化最重要的抓手、突破點是什么?

  此前,很多業內人士的回答是自動駕駛。隨著產業革命的不斷發展,不少人開始關注自動駕駛背后的基礎、底層技術,芯片與操作系統也由此浮出水面。

  芯片自不必說,缺芯危機早已令國內外車企領教了芯片的重要性,國產芯片上車已經成為行業共識。操作系統的問題也正引起重視,成為行業論壇中的熱門話題。

  在行業領導與專家眼中,汽車操作系統已經是兵家必爭之地,未來汽車產品的核心競爭力,知識產權爭奪的重要戰場。

  “操作系統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苗圩近兩年出席行業論壇時,反復談及汽車操作系統自主可控的問題,呼吁各方盡快形成共識,分工協作,抓住寶貴的發展窗口期。

  在地平線創始人、首席科學家余凱看來, 電腦與智能手機時代,芯片與操作系統上沒有話語權是我們的兩大遺憾。但在智能汽車時代,我們有千載難逢的產業機會。

  芯片與操作系統是汽車智能化最核心的部分。如今的汽車猶如10多年前的智能手機,猶如一個“創新的母生態”,將引領一場巨大的科技變革,開啟全新的機器人時代。

  往大了看,汽車操作系統,其實是搶占5G通信時代、萬物互聯時代科技制高點的關鍵。PC時代,產生了Windows操作系統;智能手機時代,形成了Android、IOS兩大操作系統;到了萬物互聯的5G-6G時代,勢必也將催生新的操作系統。

  從PC和智能手機兩大產業的發展經歷來看,芯片與操作系統密切相關,軟硬件需要高度協同。PC時代有Windows和Intel組成的Wintel聯盟,智能手機時代則是Android和ARM深度捆綁。

  而且,芯片和操作系統的產業窗口期都很短。在智能手機領域,操作系統從出現到Android、IOS兩大操作系統形成頭部效應,只用了短短幾年時間。而一旦先發者形成產業生態,具備頭部優勢,后來者很難超越。

  在一些行業專家看來,智能汽車的操作系統和芯片,都是全新的賽道,它不是過去智能手機領域芯片與操作系統的簡單升級或修補。智能手機領域成熟的操作系統,無法解決智能汽車中的關鍵問題,現有的幾大系統各有各的短板與問題。

  2、誰在爭?

  近年,互聯網與通信領域的科技巨頭、傳統車企、零部件巨頭、科技新貴等不同背景的企業都在加速布局汽車操作系統。

  顛覆力十足、在“車界蘋果”道路上一路狂奔的特斯拉,以Linux內核為基礎,自研 Version 操作系統,再加上自研芯片、自動駕駛核心算法自研、自建數據庫等,已經形成了類似手機巨頭蘋果的閉環模式,全棧自研能力業內領先,只是尚需時日來打造自己的產業生態。

  傳統車企巨頭也不甘沉淪,在智能汽車時代被人掌控靈魂。德國大眾集團2019年追加600億元投資智能化,將軟件研發提升到和硬件研發同等重要的地位,其中,最重要的軟件研發就是VW.OS操作系統和Volkswagen Automotive Cloud(大眾汽車云)生態。

  此外,奔馳預計將于2024年發布自研的汽車操作系統完整版;豐田汽車宣布計劃將于2025年推出自研的Arene操作系統。

  博世、大陸等傳統Tier1也在操作系統、軟件方面積極布局。博世在2021年年底對集團旗下的從是軟件開發的部門進行整合,都整合到全資子公司易特馳(ETAS)之下,借助全新的組織架構發力,以求在汽車操作系統領域取得領先地位。

  國內方面,華為、阿里等科技巨頭也都推出自研的操作系統,并重點發力汽車操作系統。2020年8月,華為鴻蒙針對汽車發布三大系統:鴻蒙座艙操作系統、智能駕駛操作系統和智能車控操作系統。

  阿里聯合上汽成立斑馬智行,第一步是打造面向車載信息娛樂的智能網聯系統;第二步是打造智能座艙系統;第三步是整車智能系統。目前斑馬智行的AliOS操作系統已搭載在100多萬輛汽車上。

  國內車企近年也都紛紛推出自研的車載操作系統。如蔚來有NOMI,小鵬是Xmart OS;上汽有Venus,比亞迪有DiLink、吉利有GKUI,長城推出自研的座艙操作系統GC-OS。

  看上去人人都有,熱鬧非常。但在行業人士看來,熱鬧紛呈的國內汽車操作系統,其實有很大問題,“小而全、各自為戰、產品多而亂”,各家在汽車操作系統上的研發思路各異,標準接口不統一。

  更重要的是,傳統汽車時代備受詬病的“產業空心化”的陰云仍在。不少整車企業打著自主研發、全棧自研旗號的操作系統,扒開外表看看“內核”,都是國外的操作系統。

  以目前技術進展來說,汽車操作系統大體分為車控操作系統與車載操作系統兩部分,車控操作系統主要負責與汽車駕駛有關的功能,如車輛底盤控制、動力系統與輔助駕駛,逐漸向自動駕駛操作系統演變;車載操作系統主要負責人機交互和車載信息娛樂,正在向智能座艙操作系統升級。

  國內車企的車載操作系統,也就是智能座艙系統大多基于安卓系統開發,而車控系統、自動駕駛系統則大多在QNX、Linux兩套系統基礎上,做深度定制化開發,這兩套系統各有自己的優勢與短板。

  基于安卓系統改頭換面開發自己的操作系統,這種做法肯定有嚴重隱患,華為在手機領域的前車之鑒,俄烏戰爭中的教訓,都表明了關鍵技術、“靈魂”被人掌控的嚴重后果。

  在一些行業專家看來,即便不是安卓系統簡單的改頭換面,國內車企基于Linux做深度、定制化的開發,也還是有風險的。在產業鏈安全、國家信息安全上同樣有被人卡脖子的風險。

  總之,在兵家必爭的汽車操作系統領域,好消息是大家都剛開始,行業格局未定;壞消息是競爭將極其激烈,產業窗口期不會太長,最終贏家通吃,失敗者連跟著喝湯都很難。

  3、角力智能產業鏈上的“軟黃金”

  “電動化是汽車革命的上半場,網聯化、智能化、數字化則是汽車革命的下半場,芯片和操作系統作為數字化的基礎,將成為競爭焦點?!敝袊妱悠嚢偃藭硎麻L陳清泰如是說。

  在操作系統方面,車用操作系統分為車控操作系統和車載操作系統。其中,車控操作系統分為安全車控操作系統和智能駕駛操作系統,安全車控操作系統面向車輛控制領域,比如動力系統、底盤系統、車身系統等;智能駕駛操作系統面向智能駕駛領域,應用于智能駕駛域控制器等。車載操作系統面向信息娛樂和智能座艙,主要應用于車機中的控制系統。

  “目前,QNX、Android和Linux系統是當前市面上車型底層操作系統的主流選擇,3種系統各有優勢和不足?!比珖f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操作系統是汽車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是“兵家必爭之地”,國內企業應該志在必得。

  汽車操作系統是戰略要地,也是利之所在。

  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合伙人高旭對半月談記者表示,車企傳統上是靠硬件賺錢,智能化時代,車企將靠軟件升級功能來賺錢。除了賣車,軟件服務、軟件更新、軟件收費將是車企未來的盈利點所在,特斯拉的FSD(Full Self-Driving)就是最好的證明。

  英偉達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勛預測,到2025年,許多汽車企業很有可能以接近成本的價格銷售汽車,主要通過軟件服務獲取利潤。

  麥肯錫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消費者行為模式已經發生巨大改變,他們愿意為車載功能付費,包括軟件和智能駕駛功能等。麥肯錫還預測,汽車軟件市場規模有望從2020年的200億美元增長到2030年的500億美元。

  4、深度定制VS二次開發

  對于車企來說,無論是采用安卓、iOS,還是鴻蒙,最后都只能成為這些系統生態的一部分。而更糟糕的則可能會失去汽車開發及品牌價值的主導地位,淪為“代工廠”的角色。

  從每次安卓發布升級版Android及高通發布新款核心處理器時,都會引發各家手機大廠們爭相首發,甚至還要開啟口水戰的盛況就讓傳統車企們對采用別人家的車載系統忌憚不已。

  在坊間引發熱議的汽車“靈魂”說,就是上汽董事長陳虹擔心“失去汽車靈魂”而拒絕接受華為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合作引起的。

  因此,傳統車企則大多采用QNX、Linux底層系統進行二次開發。特斯拉就干脆采用自研的車載系統。蘋果則大概率將在自己的汽車品牌上采用iOS系統。

  據了解,目前國內車企們在汽車操作系統領域的路線也逐漸清晰。

  要么是基于Linux等開源的底層系統架構進行包括系統內核修改等深度的定制化開發。如,華為鴻蒙OS、阿里的iOS;

  要么就是采用ROM定制,在基于安卓、Linux等進行有限但不涉及系統內核修改的二次開發。如,比亞迪DiLink、吉利GKUI、小鵬Xmart OS等。

  而國外傳統車企在自研操作系統方面也均格外主動。

  奔馳預計將于2024年發布自研的汽車操作系統完整版;大眾集團計劃到2025年將自研車載軟件比例提升至60%;今年年初,豐田汽車還宣布計劃將于2025年推出自研的Arene操作系統。

  當前,國內汽車操作系統已積累起可觀的用戶量和搭載量。各家不同風格的汽車操作系統也均已在燃油車、油電混合車及新能源車上有著不少的應用。

  但從目前來看,雖然開發汽車操作系統的企業各有優勢,可都還沒有哪一家具備能將單一優勢擴展為全面優勢的條件。

  從手機、電腦等消費電子產品領域的經驗來看,誰能成為汽車圈的Windows,或許還得看由未來汽車的銷量來決定。

  或許,有哪家車企的車成為“爆款”之后,其搭載的汽車操作系統就要逐步成為主流的汽車操作系統了。

  這也可能是特斯拉、蔚來、小鵬、理想、以及華為、小米還有互聯網企業們造車夢的最好景愿和預期吧。

  來源:新華社,出行放大鏡,通信瞭望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