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市場調研 > 資訊詳情

工業機器人待解人機協作難題

時間:2021-07-05

來源:新華網客戶端

導語:今年以來,工業機器人數據亮眼。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5月,工業機器人產量為29743套,同比增長50.1%。連續兩年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

  機器人商業化和實用性對于行業而言一直是個難題。雖然傳統制造業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巨大,但由于生產環境復雜,對制造工藝的要求較高,目前市場上能滿足多樣化需求的工業機器人產品非常有限。

  “當前機器人控制技術的發展與市場對機器人功能的要求存在錯配。”賽迪顧問智能制造產業研究中心總經理張龍告訴記者,隨著工業機器人技術快速發展,早期市場對于機器人代替簡單勞動力的需求已經得到了充分滿足,但是隨著數字化、智能化進程快速推進,對于機器人運動速率、準確度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并需要機器人從解決單一工序勞動力代替演進為實現多工序串聯,使得工業機器人控制技術需求持續快速地升級。

  “隨著工業機器人深入更多的工業場景,另一個問題開始逐漸顯現,即很多工藝流程需要人機的高度協作,難以通過簡單的工序切割來分開機器人與工人,但是由于安全性等其他因素的影響,導致部分工業機器人的使用越發不便捷。”張龍補充說。

  如何讓機器人更實用正成為行業下一步的發展方向。去年10月,聯想在2020聯想創新科技大會上,發布了首款自主研發工業機器人——晨星工業機器人。在一些人看來,以晨星機器人為代表的“實用派”更能滿足當前制造業發展的核心需求,能夠按照客戶的需求增加不同的功能,相對而言成本更低。

  隨著5G時代的到來,高帶寬、低延時、高并發的通信網絡使移動機器人的發展又上升到一個新的階段,相關企業必須要加大創新力度,拓展應用場景,增加客戶交互,進一步提升工業機器人的實用價值。

  在張龍看來,人機協作會是未來工業機器人發展的重要趨勢。制造業企業推進數字化、智能化進程的核心目的是降本增效,從生產制造全流程看,受工業機器人及相關智能技術的限制,如何最優地搭配人力勞動與工業機器人就成了關鍵所在,這必然需要人機協作相關技術的持續突破。

  “隨著機器人進入3.0時代,應用場景廣泛增加,除了機器人本體以外,市場規模更大的是基于機器人本體的解決方案,規模將達到機器人市場的3倍。”聯想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長毛世杰說。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