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導致全球企業皆面臨勞動力、營運、財務、給付薪資與償債的循環問題,相繼提出裁員計劃、申請破產保護。而航空產業、汽車產業就是典型實例,因此航空和汽車產業為了彌補勞動力缺口,開始采納工業機器人與生產自動化維持既定生產。
TrendForce集邦咨詢旗下拓墣產業研究院認為,多數廠商選擇裁員與重組方式確保永續經營,轉向生產自動化、流程自動化擴大部署,進而對可靈活編程的工業機器人需求將隨之提升,亦逐漸證明工業機器人是調節勞動力最佳工具。現階段工業機器人市場已開始回溫,ABB、Fanuc、KUKA更于中國工業展會發布多項新產品與新技術,其中Fanuc受惠上述種種緣故,正計劃將位于山梨縣忍野村的工廠增設生產線,欲提高3倍產能。
2020年第三季Shibaura、UniversalRobots、Mitsubishi也積極搶占協作型機器人市場,欲將其產品擴大應用范疇,其中Shibaura計劃2021年將自研的協作機器人于市場上販賣,據悉將以半導體、面板產業為導向。UniversalRobots更于2020年5月開始擴大亞洲市場布局,并實施擴產計劃,以及拓展亞洲代理通路與尋求合作機會,例如UniversalRobots與(中國臺灣)Solomon合作,且Solomon將自身在中國、越南與泰國的據點作為UniversalRobots通路,協助UniversalRobots拓展中國與東南亞市場,從中Solomon也獲取自動化技術支持,成功開發基于3D機器視覺與深度學習的AccuPick3D智能取放系統,該系統適用于汽車制造商(包含零組件廠商)、搬運、電子與食品包裝,加強機器人取放、撿取、隨機對象夾取時的爪力與其移動定點之穩定性。
此外,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還有很大支撐是來自各國政府目前正在擬定的振興與施援計劃,這將徹底激勵廠商自動化轉型,進而提高工業機器人安裝量與其國家工業機器人的密度。
經過刺激市場、激勵廠商轉型后,2021年汽車產業與其OEM的廠商有望絕地逢生,且零組件制造商也將因此擴大部署自動化與工業機器人,故預期2020~2025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年復合成長率(CompoundAnnualGrowthRate,CAGR)為10.36%,2021~2023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呈現雙位數成長,預估年增率分別為14.57%、12.33%、1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