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紅利的遞減與機器人的廣泛應用正在此消彼長,而且正在不斷加速。
在美麗的茶山,采茶的不只沒了年輕人,即便是中老年采茶人也在減少。
但不會太久,采茶機器人將在茶山工作,“挑茶機器人”更是已經廣泛上崗。
在主流快遞企業的無人倉儲,“分揀機器人”忙碌而有序地工作著,不但高效而且不易出錯。
汽車企業的生產線也是一樣,隨處可見一種拉著零部件四處穿梭的小車,行走自如但卻沒有司機——它們被稱為“移動機器人”。
很快,你所住的房子的大部分可能是機器人蓋起來的......
現實狀況的改變與企業對創新和效率的追求,讓這有些科幻的場面正在變成現實。
目前,在房地產企業碧桂園的工地上,就有不下十種機器人在做測試,搬磚、抹墻、清理地面、保潔。
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近期提交了包括《建立完善建筑機器人政策標準體系 以加快建筑行業轉型升級》的三份提案。
這會不會成為房地產領域的“新基建”?
機器人代替“蜘蛛人”
從事“危繁臟重”工作
任何去過車企總裝生產線的人,都會驚奇于一種活躍在流水線旁邊的“小車”,它載著某款車型的裝配件,根據規劃路線的指引,自己穿梭于整個生產線為各個工位配送零部件,完全實現了無人駕駛,而且能夠滿足“柔性生產線”(一條生產線可生產多種車型)的運輸需求——當某個工位需要某款車的某個零部件時,它會準確無誤地帶著零部件出現在特定工位上,并在完成任務后自行離開。
這就是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自動導引車)。
它很智能。當你故意擋在它面前時,它就停下了,你走過去后,它又繼續自動前行。
有沒有人想過在建筑工地上,也搞出類似于AGV小車,以搬動那些沉重的建筑材料?
還真有。比如碧桂園。
現在碧桂園旗下的博智林機器人,已經研發出了一種“預制內墻板搬運機器人”,可以一次性搬運4塊、每塊重約180斤的內墻板,而且做到了安全平穩、高效、節省勞動力。
這就是碧桂園的工地版AGV,值得一提的是,它還只是眾多產品中的一種。
現在博智林旗下已經有十多款實現了產業化的機器人產品,包括室內噴涂機器人、樓層清潔機器人,以及外墻噴涂機器人。
尤其是外墻噴涂機器人,替代了之前一直由“蜘蛛人”從事的高空作業,在實現了工效比人工高出4-6倍的情況下,安全性大幅提升。
這讓建筑行業出現了一些微妙的變化,并帶來了無限可能,其中最讓人們激動的一種是:建筑業這個工種繁雜、勞動密集型且面臨一線工人老齡化的行業,正在變得智能化。
這是絕對意義上的“新基建”,差不多貫穿了從機器時代到現在5G智能時代的所有特點,而且它為整個行業打開的想象空間是驚人的。
因為“無人工廠”曾被認為是德國工業4.0的標志性事物,相對而言,“無人工地”帶來的沖擊力要更加震撼一些,也更符合“基建狂魔”的特色。
從“人口”到“人才”
2005年的熱播劇《民工》上演時,范明主演的男一號和他的兒子都是在建筑工地打工,他們代表了最早一批從鄉村涌入城市的數千萬打工者。
但這種狀態并沒有持續到現在。
根據中科院學部委員、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的說法,人口紅利的拐點在2012年就出現了。
考慮到滯后效應,這種拐點可能經歷了數年才傳導到類似于建筑業這樣的人力資源需求終端。
中國建筑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建筑行業從業人員為5427.37萬人,比上年末減少了135.93萬人,同比降幅為2.44%。建筑業從業人數占全社會就業人員總數的7.01%,比上年降低了0.16個百分點。
而且建筑業也有自己的特點:不僅屬于勞動力密集行業,而且作業環境“危繁臟重”,有類似于拉磚運灰等大量的重復性、單一性的工作,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勞動力成本也不斷飆升。
另一方面,建筑行業的標準化、模塊化、工業化和裝配化等新型建造方式,也亟待數字技術、智能建造技術的應用,所以相對于以往的“人口”需求缺口,建筑業對于“人才”、尤其是智能化人才的需求更為迫切。
這也符合發展規律。
因為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口紅利不可能長期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準之上,而對于那些具備前瞻性戰略布局的頭部企業來說,也談不上所謂的危機,因為在所有危機中,最大的危機是在人口紅利減弱前沒形成人才紅利。
這正是碧桂園的解決方案——2018年7月,博智林機器人就成立了。
一直到現在,大型房企中搞建筑機器人的只有碧桂園一家。
這也是碧桂園版的多元發展嘗試——同時也是每個企業家或者創業者的永恒話題。
作為用人的大戶,碧桂園可能比多數企業都要更早地感知到有關“人口紅利”的變化,所以做出了研發建筑機器人的決定,開始向智能化、自動化要效益,以應對人手不足的現實處境。
當然這也是創新的需求,甚至還跑到了“新基建”這個國家概念提出的前頭——整整提前了大約半年的時間。
碧桂園通過研判行業趨勢的變化,做到了機器人項目比新基建正式提出還要快半年,這是一個頭部企業的自我修養。
而5G的加入,為機器人提供了新的加成技能。
機器人的黃金時代
5G正在改變一切。對于碧桂園的機器人業務來說同樣如此,尤其是和人工智能、物聯網應用為代表的新基建深度融合之后。
這讓人們相信,作為還未“互聯網化”的最大行業,建筑業在智能化指引下,已經到了出現行業顛覆性創新技術的時刻。
這種顛覆的最直觀表達就是生產作業方式的變革——從依賴人工,到大量應用機器人代替“危繁臟重”的人工作業。
根據市場研究與咨詢機構Tractica的最新報告,世界范圍內越來越多的建筑公司正在整合機器人,以解決勞動力短缺問題,并從大幅優化的生產速度、效率、安全和利潤中獲益。
這家機構預測,對建筑機器人日益增長的興趣將推動市場收入從2018年的2270萬美元增加到2025年的2.26億美元。
這并非空穴來風,而是有先例可循的。比如近些年越來越火的AGV市場。
根據中國移動機器人(AGV)產業聯盟的數據,2018年中國市場新增AGV29600臺,相較于2017年的21890臺,市場規模實現了42.5%增長,增長率為35%。
值得一提的是,在5年前的2013年,AGV的銷量還僅為2439臺,2014年就到了3150臺,2016年達到了6500臺,直接翻倍。
而且AGV也更加聰明了。
2019年2月14日《人民日報》曾在頭版專門報道了菜鳥位于無錫的機器人倉庫,有近700臺AGV機器人可以與人工協同作業,迭加邊緣計算和AI技術之后,把既往的人工作業模式,變成了自動化作業模式。
AGV的今天,就是建筑機器人的明天。
碧桂園的機器人嘗試,正在真切改變整個行業的作業模式。
而且除了碧桂園之外,機器人熱潮已經成為了一種跨行業現象。
美的、娃哈哈,甚至小罐茶等各行業的頭部大佬,也不約而同開展了機器人運動。
美的通過收購庫卡,把自己變成了世界級的機器人巨頭;娃哈哈在2019年也成立了智能機器人公司,而且造出了碼垛機器人等智能設備;小罐茶通過與IBM合作,打造了“挑茶機器人”,并且還在研發“采茶機器人”——這是一個機器人的黃金時代。
而在掌握了核心技術之后,下一步就需要掌握一個關鍵詞——技術標準和體系。
從技術到標準體系技術標準體系,這個有些拗口的術語,到底是什么角色?
也許一個有關“絞殺”的案例,能夠恰當地帶來一些啟示。
21世紀初的那幾年,DVD行業如日中天。
以東芝為代表的6C,飛利浦為代表的3C,湯姆遜的1C等跨國巨頭,在DVD成長期故意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但是當中國廠商把市場培育成一塊年度產量高達3500萬臺的肥肉之后,這些跨國巨頭出現了,絞殺也隨之開始了——他們結成聯盟對中國的DVD廠家發起專利戰,瘋狂地“割韭菜”,直至最后扼殺了這個曾經風光無限的行業。
這震撼了幾乎一整代企業家,當然也加速了中國企業“技術意識”的蘇醒。
從那之后,中國企業家對于“技術”以及建立于技術之上的標準體系的建立,有了全新的認識。
風水輪流轉。現在輪到了類似于碧桂園這樣的中國企業掌握核心技術,以及標準體系話語權的時候了。
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在今年提交的有關建立完善機器人政策標準體系的相關提案里,就包含了完善建筑機器人行業標準體系,健全監管機制等內容。
因為有關建筑機器人的產品技術、施工管理、驗收檢驗等標準體系,能夠在加速其產業化應用的同時,極大地提升知識產權保護力度,讓“中國智造”和“中國創造”更具備標簽意義。
而說到所謂的“意義”,正如特斯拉最初改變汽車的驅動方式時,只是單純地想要一輛環保、綠色的汽車一樣,卻從未料到這一技術突破,成就了有關汽車行業100多年來最為重大的一次技術變革。
現在輪到了房產界的碧桂園。
對于一個年度總收入接近5000億元人民幣的巨無霸房企來說,博智林機器人的出現展示了其通過技術變革推動行業轉型升級的決心,但是卻在不經意間撞開了以5G為代表的“新基建”的大門,這提供了一種可能性:碧桂園將會就此化身為房產界的特斯拉,并成為行業創新標桿。
有趣的是,特斯拉已經把自己原來的公司名字“Tesla Motos”中的“Motos”去掉了,并宣稱自己不是一個汽車公司,而是一個“高科技公司”——碧桂園會不會有一天也和特斯拉殊途同歸?
為什么碧桂園、娃哈哈、小罐茶都在研發機器人?
時間:2020-06-04
來源:正和島 唐漢
導語:中國人口紅利的遞減與機器人的廣泛應用正在此消彼長,而且正在不斷加速。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立嘉展圓滿收官!大族電機“硬核黑科技”定義精度天花板
2025年5月16日,為期4天的第25屆立嘉國際智能裝備展覽會(以下簡稱“立嘉展”)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圓滿落幕!
關鍵詞:2025-05-20雷軍:小米自研玄戒O1 3nm芯片已開始大規模量產
5月20日消息,雷軍剛剛發文宣布:小米玄戒O1,小米自主研發設計的3nm旗艦芯片,已開始大規模量產。
關鍵詞:2025-05-20行業競爭加劇,汽車芯片卷向高算力?
在政策框架逐步健全、技術體系持續迭代、消費端智能化訴求升級等多重驅動力作用下,國內外汽車芯片廠商也悄然間展開了一場算力軍備賽。
關鍵詞:2025-05-20AI,正在為金融科技注入新活水
金融科技,其實是需要不斷地有新的活水的注入,以實現其賦能實體、助力產業的功能和屬性的。以往,我們所看到的金融與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深...
關鍵詞:2025-05-20研華攜手高通 加速推動AIoT物聯網邊緣智慧創新
全球物聯網智能系統與嵌入式平臺廠商研華公司5月19日于Computex展會前夕宣布,與全球設備端 AI、運算與連接技術創新領導者高通技術公司展開合作...
關鍵詞:2025-05-20展會預告 | 錦凌電子邀您參加華南國際工業博覽會!
今年“華南國際工業自動化展”、“華南國際機器視覺及工業應用展覽會”將與激光技術展、數控機床與金屬加工展、機器人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應用...
關鍵詞:2025-05-20imec CEO呼吁業界轉向三維可重構AI芯片
5月19日消息,據路透社報道,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將于當地時間20日在比利時安特衛普召開年度季度論壇,在此之前,imec首席執行官 Luc Van...
關鍵詞:2025-05-20非AI芯片需求低迷致日本新建晶圓廠有50%尚未進入量產
5月20日消息,據日經新聞報導,截至今年4月,日本于2023至2024財年間新建或收購的7座半導體廠中,僅有3座啟動了量產,這反映出人工智能(AI)以外...
關鍵詞:2025-05-20高通將于2025年驍龍峰會發布下一代PC芯片
高通將于2025年驍龍峰會發布下一代PC芯片
關鍵詞:2025-05-20智能倉儲論壇 圖爾克直播預告 | 物聯網為制造業供應鏈升級注入新動力
制造工廠內的物料周轉流程一般自原材料入庫為起點,對于大型制造企業來講,一般由幾百家甚至是上千家的供應商供應著成千上萬的不同型號原材料,...
關鍵詞:2025-05-20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