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京,2020年5月29日—— 5月29日,施耐德電氣與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本科)以“云簽約”的形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聯合打造施耐德電氣工業學院,并在工業互聯網和綠色智能制造領域內結成戰略合作關系,以應對日益增長的智能制造人才需求。未來,雙方將朝著智能制造人才培養基地、綠色智能制造人才評價體系的標準制定、產學研合作中心、綠色智能制造技術展示中心、技術創新和創業孵化中心等目標努力。
“云簽約”儀式現場
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核心,綠色智能制造已成為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主攻方向。對于正處于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型的中國工業而言,人才缺口矛盾愈發突出。“作為全球能源管理與自動化領域的專家,施耐德電氣一直引領數字化轉型并致力于數字化人才培養,”施耐德電氣工業自動化業務副總裁、OEM業務負責人崔志達表示。“我們希望通過與有著100多年職業教育經驗的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南工院)合作,從人才培養標準、專業頂層設計、實踐教學基地、課程內容和考核、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定義新職教,助力南工院培養更符合市場需求的職業技術人才。”
打造施耐德電氣工業學院,校企合作又添典范
根據戰略合作協議,南工院電氣工程學院將與施耐德電氣攜手打造“施耐德電氣工業學院”,并聯合共建實訓室,聯合開發課程配套教學資源,聯合培養師資隊伍,聯合開發人才認證體系,協同推進就業,并共同開展社會服務。其中一個最大的亮點是與南工院電氣工程學院共同打造的“施耐德電氣工業學院”。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電氣工程學院副院長吳國中介紹說,“此次打造‘施耐德電氣工業學院’,雙方在包括精益人才、信息化人才和自動化人才的基礎性人才,以及包括項目規劃能力人才、資源整合能力人才在內的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上通力合作,打造具有輻射引領作用的高水平專業化產教復合實訓基地。”
聯合共建實驗室,為培養T型人才打基礎
作為首批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擁有百年歷史的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肩負的責任也越發厚重,在中國工業加速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為市場培養更符合需求的綠色智能制造人才一直是其首要目標。在“施耐德電氣工業學院”下,南工院還將與施耐德電氣共同建設工業互聯網技術運用實驗室,以滿足云平臺課程和電氣控制相關課程中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在工業互聯網技術運用實驗室項目中,施耐德電氣將提供包括數字化云平臺、工業APP、虛擬網關、邊緣網關、組態軟件、SCADA、PLC、變頻器、工控機、伺服等在內的軟硬件產品。“實驗室是面向未來而設計的,實訓過程可按照基礎系統、子系統、到系統訓練層層遞進,結合如攪拌/發酵這樣的工藝,或離散自動化加工的場景,甚至智能制造工廠的場景進行場景化教學。”施耐德電氣工業自動化事業部校企合作項目負責人陳斌介紹道,“有了場景就可以帶學生們體驗大數據的規劃,如數據清洗、數據標注、數據分析等應用。”
這也是南工院對智能制造領域“T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表示有廣博的知識面,“|”表示知識的深度。“人才結構不僅要在橫向上具備比較廣泛的一般性知識修養,而且在縱向的專業知識上具有較深的理解能力、獨到見解,和較強的創新能力,”吳國中解釋說。針對工業互聯網技術運用實驗室,雙方還將結合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相關技術更新現有課程,針對核心技術能力的培養引入更多工程案例,并組織參觀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技術的實際應用場景和企業,以此促進人才培養方案優化,打磨學生的技術、技能和提升對于工業領域技術應用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