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65年第一個軍事用外骨骼機器人面世起,外骨骼機器人在制造業內越來越受到歡迎,它們不僅為工人的工作提供輔助,還能提高工作質量。
ABI Research數據顯示,2018年有7,000多個外骨骼機器人面向制造業出售,但全類型的外骨骼機器人的潛在市場需求為60,000套,預計從2019年至2024年增長率將超過50%。考慮到工業化國家平均人口年齡的增長,其需求可能會再次增長。雖然某些工廠作業已實現自動化,但人工操作仍然非常重要,對于許多操作而言仍占核心地位,包括增值性、重復性但具有高精確度要求的操作工作。例如,有的工人在執行某些任務時每天需要舉臂4,600次,每年近100萬次。
在用于輔助工人的可穿戴式機器人技術中,MATE被動型外骨骼機器人無需配備電池或電機,可跟隨手臂運動提供姿勢支撐,而不受阻力或產生錯位。這可以使肩部主肌群的壓力降低30%。
這款外骨骼機器人由柯馬與具有相關需求的勞動者聯合設計,可為建筑、家用電器、農業、服務和汽車等各行業的工人提供輔助。它可以為工人帶來的直接好處包括改善工作場所舒適度、減少肌肉疲勞從而提高工作質量,而由于其可以幫助企業提升勞動福利,同時也間接地為整個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