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普渡科技在深圳舉辦“再一次普渡”新品發布會,首次對外公開兩款全新餐飲機器人。其中一款為送餐機器人“貝拉 BellaBot”,不僅具備了全面升級的定位導航算法、硬件、軟件能力,更在外形與人機交互上做出了革新,讓機器人服務更有溫度;另一款為回盤機器人“好啦 HolaBot”,外型充滿未來感,并擁有卓越的性能,整機承載能力高達120Kg,可謂餐飲機器人領域的“電動皮卡”。這兩款機器人已經開啟預訂,預計2020年春季正式發售,售價為6.2萬元。
此外,為了推動餐飲機器人大規模普及,普渡科技還宣布,將于2020年1月啟動“千城計劃”,為全球上千個城市中符合機器人配送條件的餐廳提供低成本或免費試用服務。
“送餐”與“回盤”,兩大餐飲機器人革新出世
送餐機器人“貝拉”與回盤機器人“好啦”,一個在前一代機器人基礎上進行革新,一個從無到有橫空而出,一“送”一“回”,餐飲配送閉環才算構筑完成。
新奇萌-送餐機器人“貝拉 Bellabot”
與前一代送餐機器人“歡樂送”的極簡工業風有所不同,“貝拉”的外觀設計以“貓”為原型,“貓耳”、“貓尾”的元素讓它看起來更像是一只可愛萌寵,無論從視覺還是觸覺上的感受來看,都比上一代機器人更加柔和、易于親近。
不過,“貝拉”繼承了“歡樂送”的優秀特性:四層大尺寸托盤的結構設計、豐富多樣的配送功能、高精度的定位導航能力以及穩定高效的調度系統等。并且,貝拉著重對機器人外形設計與人機交互進行了突破性改進,讓其成為了“高顏值、實力派”的業內新寵。
貝拉的多模態交互能力表現在能與顧客進行語音、表情等多維度的交互。這得益于“貝拉”搭載的先進的“觸覺反饋系統”,真正將“人格化”特征賦予送餐機器人。
當顧客觸摸“貝拉”的頭部、耳朵等不同部位,“貝拉”將給出不同的反應。例如,當顧客初次撫摸“貝拉”耳朵時,它會對顧客表達開心,在顯示屏上露出可愛的表情,并讓顧客再繼續與其互動;但當顧客反復觸摸直至打擾到“貝拉”工作時,它可能會露出生氣的表情,提醒顧客不能影響它的送餐任務……這樣或開心、或難過、或慵懶、或生氣的靈動表情達數十種,能讓顧客感受到機器人的“情緒”。
“送餐機器人不僅是工具,更要有溫度。”普渡科技創始人兼CEO張濤表示,而“貝拉”正是在“溫度”驅動下誕生的送餐機器人。
“溫度有三層含義:第一,機器人的交互性趣味性帶給人的那種回味無窮的快樂;第二,機器人的科技感未來感帶給人的那種心馳神往的美好;第三,機器人讓人類生活更美好的人文關懷帶給人的那種觸動心底的大愛。”
易協作-回盤機器人“好啦 Holabot”
在餐飲行業的各項流程中,除了送餐以外,回盤也是重復度高、機械化程度高的工作。因此,當送餐機器人的場景逐漸成熟后,普渡科技開始思考一個更廣闊的餐飲機器人市場——回盤機器人市場。
“好啦”是普渡科技發布的首款回盤機器人,采用了120L的超大封閉式艙體設計,保證回盤過程不會將食物傾灑至艙體外部;3層大容量托盤,每層承重達20Kg,一次可回收6桌餐具,回盤效率為服務員的6倍。
與送餐相比,回盤機器人需要更大的收納空間,配送邏輯也完全不同。
送餐機器人需要選擇配送目的地后再上菜,回盤機器人則需要通過遠程呼叫,根據中控系統的任務分配,實現回盤任務的異地響應。為此,普渡科技打造了一套多呼叫系統。通過呼叫器、智能手表、平板電腦與智能感應秤,操作人員可以隨時呼叫機器人前往指定地點,并由中控系統進行任務調度,讓多臺“好啦”以最優的效率完成任務。
從一些細節設計上可以看出,普渡科技對這款回盤機器人的使用場景進行了深度思考。
回盤機器人需要運輸沾有油、剩菜的容具,需要經常清洗,因此“好啦”設計成了可拆卸可沖洗的艙體;收臺員在收取餐具后,難免手部沾上油漬,為避免屏幕被手上油漬模糊,因此“好啦”采用了隔空操作的手勢感應方案,只需在機器人頂部感應區揮一揮手,“好啦”就能接收到指令,返回后堂清潔區;“好啦”還具有音向追蹤功能,當它到達需要收拾的餐桌時,收臺員只需呼喚“好啦”的名字,機器人就能識別收臺員的位置,將機身背面的收餐口轉向最適合放置餐具的角度,讓收臺員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翻臺。
六大核心技術,是普渡科技競爭市場的底氣
在“貝拉”與“好啦”兩款新產品上,有六大核心技術是市場競品無法與之相較的,這也是普渡科技創始人兼CEO張濤大膽預測未來市場規模的底氣,他表示:“兩款新產品的市場規模至少在前一代送餐機器人歡樂送的10倍以上。”
全程厘米級定位、高精度地圖構建:
新品采用普渡科技自主研發的多傳感器融合算法——PuduSLAM,融合了視覺攝像頭、激光雷達、RGBD深度相機、IMU、編碼器、超聲波等多種傳感器的數據,能實現厘米級高精度與高魯棒性的地圖構建與定位,確保了機器人在餐廳這類復雜、混合場景的高效運行。
傳統的單激光雷達SLAM或單vSLAM算法均受限于傳感器本身的物理邊界,激光SLAM的優勢是成熟、穩定、精度高,但是在高動態環境下局限較大;vSLAM的優點是場景適應性強、硬件成本低,但缺點是計算資源開銷大、在昏暗和缺乏紋理的環境下不太適用。
PuduSLAM通過自適應地融合多種傳感器的數據,有機地結合了激光SLAM和vSLAM算法的優點,彌補了各自方案的不足,在保證了精度與可靠性的同時,極大地擴展了適用的場景,也降低了傳感器的綜合成本,展現出了強大的性能優勢。
最優路徑規劃:
機器人執行任務的時候,會先確認自身的位姿,再結合環境地圖和目的地位置信息進行全局路徑規劃,計算出最優路徑并沿著該路徑行駛。
在運行過程中,機器人通過感知算法處理傳感器的數據,精準識別環境中的各種障礙物,并生成包含多層語義信息的高精度地圖,同時進行局部規劃,在保證全局路徑大方向不變的情況下,實時地對過程軌跡進行微調,達到靈活避障的通行效果。
瞬時智能避障:
普渡科技使用的主要傳感器包含一個激光雷達、兩個單目攝像頭和兩個RGBD深度相機,這樣的傳感器組合在參與機器人定位的同時,能對機器人前方、上方、側方進行感知。
同時,通過先進的感知算法識別該空間內的障礙物,對懸空物體、地面低矮物體等極端情況都有良好的識別效果,可以有效解決“防壓腳”等移動機器人領域的難點,從而大幅度提升了機器人的通過性和安全性。
值得一提的是,普渡科技也開創了在餐廳這樣的復雜場景實現3D避障的先河。
高效多機調度:
新品采用了普渡科技獨立研發的全新多機器人分布式調度系統——PuduScheduler。
相較于傳統的的中心式機器人調度系統,PuduScheduler采取了去中心化、靈活自組網通信方案與算法架構,每臺機器人都可以與同一網絡里的任意機器人直接通信,并且快速計算和決策。
這樣的設計降低了對于網絡的要求,減少了一個算力要求很高的中心計算節點,更接近于人與人之間的交互機制,對餐廳等動態場景有更強的適應性。
超長續航能力保證:
隨著日益復雜的機器人算法對計算資源的開銷持續加大、HRI的豐富、機器人負載的提升、餐廳經營時間的拉長,都對機器人的續航能力提出了考驗,加之餐廳類型的復雜場景存在著充電樁不好布置的問題,尤其是需要布置多個充電樁時面臨的挑戰更大。
因此,普渡科技創新性地研發了換電技術,基于多項獨家專利,普渡機器人(貝拉/好啦)能實現一分鐘極速換電,不再需要中斷機器人的工作來充電,讓機器人真正實現了7x24小時全天候工作,也降低了充電樁對餐廳狹窄空間的占用。
普渡云服務:
普渡云平臺是以機器人為核心的機器人狀態監測、數據統計分析、遠程控制、云端智能服務平臺。數據是云平臺的活力之源,普渡所有機器人的工作日志都會7x24小時不間斷上傳至云平臺,再經過自動化的數據處理、統計和分析,一方面可以可視化地為不同角色的用戶提供業務管理工具,另一方面也可以用于半自動(遠程控制)或自動的故障診斷和故障處理。
此外,云平臺也集成了普渡多項自有或第三方軟件和算法服務,主要包括業務管理平臺、自動化運維平臺、場景數據采集平臺和云端智能服務平臺,從而為普渡的機器人提供了強大的云端智能服務支撐。
4萬億的餐飲市場,餐飲機器人大有可為
2013-2018年,中國餐飲行業規模整體呈現增長趨勢,行業整體增速維持在10%左右。截至2018年,中國約有800萬家餐飲店,全國餐飲收入已經突破4萬億元大關,我國餐飲市場已經進入高速發展的新階段。然而,在行業高速發展的背后,餐飲企業卻面臨服務人員流失、人員流動性大、人力成本逐年增長等挑戰。
“降成本不是餐飲企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招不到人才是。”張濤在發布會上表示。
餐飲機器人的出現正嘗試解決這一問題。在2016年之前,餐飲機器人曾經火熱過一段時間,但由于智能程度低、配送效率低、重心高不夠安全、外形不夠優雅、同質化明顯等缺點最終沉寂了下去。重新將這把火點起來的,是普渡科技,它讓餐飲機器人不再是一個吸客攬客的噱頭,而是一款實用好用的工具。張濤表示,普渡2019年的銷售保持了超高的增長率,僅“歡樂送”一款產品的銷量就超過5000臺,覆蓋了全球20個國家的200多座城市,共進駐超過2000家餐廳。
據中國飯店協會發布的《2019中國餐飲業年度報告》顯示,餐飲行業仍然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未來可以預見的是,機器的成本大幅下降,而人力成本卻在不斷地上升。海底撈、呷哺呷哺等頭部餐企紛紛部署機器人,美團、京東、碧桂園等頭部企業亦紛紛入局餐飲機器人,試圖在競爭白熱化的餐飲行業中尋找突破口。
在替代部分人力勞動上,普渡科技的餐飲機器人已經證明完全可行。普渡銷售的送餐機器人全年累計完成650萬余次任務,配送托盤數超過1500萬盤,相當于3000人1年工作量,直接節省了總計2億的人力成本。
張濤預測,“貝拉”的市場規模預計將比“歡樂送”大5~10倍。因為隨著技術的提升,送餐機器人“貝拉”外型更吸睛、對過道寬度要求低至60cm,同時能更加穩定地運輸餐品,從而覆蓋更多品類的餐廳,如傳統中餐、西餐、快餐市場等。
張濤對回盤機器人市場的預測更為樂觀:“回盤機器人的市場空間相對送餐機器人市場將有十倍的增長。”他認為,與送餐機器人相比,回盤機器人不用保證配送餐品的擺盤,在性能上要求較低,無需過于嚴苛的減震效果、定位精準度要求。因此,適用餐廳的類型更加廣闊,除了目前送餐機器人適用的火鍋、中餐、西餐市場,更豐富的快餐、團餐市場也能適用回盤機器人。
不過,普渡科技的野心顯然不止于此。餐飲機器人不過是普渡科技發展藍圖的第一步。之所以選擇餐飲行業最先落地,是因為對于室內移動機器人來說,餐廳是復雜度最高的場景。當餐飲機器人在餐廳應用成功后,還會把應用領域拓寬到酒店、KTV、寫字樓、住宅小區及公共場所等。“普渡科技將從‘最有價值的餐飲機器人公司’,一步步朝著‘最有價值的移動機器人公司’進化,并最終成為‘最有價值的機器人公司’、‘最有價值的高科技公司’。”張濤在發布會尾聲闡釋了普渡科技未來的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