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機器人產業發展如火如荼的情況下,餐飲傳統行業逐漸煥發第二春。“機器換人”所帶來的“餐飲無人化”、“餐飲智慧化”,不僅讓行業日漸擺脫了人力成本大、工作效率低、利潤回報少的困頓局面,而且也讓餐飲機器人受到行業企業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與青睞。
對于餐飲行業和企業來說,機器人基于自身特性本來就具備三方面的價值。其一是機器人依靠自身名頭和吸睛外觀,能帶來極大流量;其二是憑借端菜、炒菜、送菜等實用功能,以及語音、動作等人機交互,能給顧客帶來優質服務體驗;其三則是通過“機器換人”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這些價值成為推動機器人在餐飲界落地的重要原因。而在去年疫情的影響之下,餐飲機器人發展更是迎來了新一輪機遇。在疫情下,由于無接觸需求的釋放,以及招工比較困難,很大一部分餐廳開始使用機器人進行基礎的送餐、點餐、收銀等工作,機器人在餐飲界的商用進一步普及。
在此背景下,據行業專業機構數據分析顯示,2017年,中國送餐機器人市場規模還只有0.2億元,2019年已達到2.2億元。與此同時2020年更是迎來增長高峰期,預計在2025年市場規模將接近150億元。屆時,餐飲機器人在服務機器人中占比將提升到10%左右,成為產業發展全新支撐。
不過,雖然前景可期,但餐飲機器人發展還需不足短板,有序推進。尤其是在環境適應性、用戶體驗性和外形美觀度方面,餐飲機器人還需進一步提升,滿足市場發展需要。除此以外,因為經常與食品打交道,相關食品安全問題也需要有所關注,相應的食品衛生與安全保障措施也需盡快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