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餐飲機器人戰場:有點亂

時間:2022-02-10

來源:

導語:餐飲業的數字和智能變革正步入第二階段,即AI機器人與人工組合服務模式持續刺激降本增效。

  和第一階段的智慧管理系統改革不同,送餐、回盤類機器人的應用場景特點是高頻交互,需要直面消費者,同時由于其涉及AI、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所以對服務供應商有更高的要求。

  前些日子冬奧會的智慧餐廳刷屏,其中的機器人配餐、送餐場景引發公眾熱議以及對未來餐飲的美好憧憬。但可以看出,這種綜合場景只有一整套非常完整且人性化的方案才可以勝任。

  門檻不低,但餐飲商家端對機器人的剛需幾乎已經明牌,一是源于越來越貴的人力成本壓力,另一層原因是部分場景下遠高于人力的工作效率。近年來海底撈、全聚德、外婆家等知名餐飲品牌已將餐配機器人規模應用于實際服務場景。

  而在餐配機器人,或者說服務機器人這條賽道上,以穿山甲、擎朗智能為代表的老牌機器人玩家,和以獵戶星空、普渡科技為代表的新AI玩家,交戰越發激烈,對這塊不斷增長的超級蛋糕虎視眈眈。

  蛋糕有多大?

  餐配機器人到底有多大的市場規模?36kr此前發布的《2020年餐飲配送機器人行業研究報告》曾給出估算數據,以86.4萬家目標商戶為基數,平均使用2臺為準,設定單臺機器人售價5到8萬,國內餐配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大概是1123億。

  實際需求規模可能要遠超這一估算數據,因為餐配機器人的應用場景并不局限于餐飲門店,醫療機構、酒店、辦公、景區等場景也存在餐配需求。

  以酒店為例,索菲特、威斯汀、希爾頓、亞朵等知名連鎖酒店品牌均已引入此類配送機器人,以強化對應場景的智慧能力。

  而《2021年中國酒店業發展報告》顯示,截止2020年底,我國住宿設施總數達44.7萬家,共計1620.4萬間客房。如此規模的住宿設施和客房可容納相當規模的餐配類機器人。

  值得注意的是,餐配機器人在酒店場景的應用條件更低,因為酒店空間布局規則,可以規劃固定路線,比餐飲業的高峰傳菜場景更為簡單。

  這個賽道的誘惑不止于此,單論餐飲業,除了餐配機器人外,回盤機器人、炒菜機器人都有天然的需求場景。

  海底撈2021年中報就曾提到,已在超70家門店應用智能化配鍋機。普渡科技此前也曾推出過專用于回盤的機器人產品,可用于快速收盤,提高翻臺率。碧桂園旗下的千璽機器人甚至推出了多款全流程菜品制作機器人,比如漢堡機器人、煲仔飯機器人等。

  所以長遠來看,因為餐飲等行業的智能化升級推動,餐飲配送類機器人的市場空間可能會成長為一個萬億級市場。

  多方混戰

  一個充滿想象的賽道,必然會招致大量玩家入場。伴隨著餐配機器人應用走向成熟期,賽道內的玩家已經越來越多,變成一場大混戰。

  一派是以普渡科技、獵戶星空、優地科技等為代表的AI創企,它們的優勢多在于算法和軟件層面,比如普渡科技的核心技術是低速自動駕駛,獵戶星空的核心技術是語音交互、圖像識別等在內的全鏈條AI技術。

  第二個陣營是以穿山甲為代表的傳統制造型玩家,它們的優勢多在于工業制造能力,具備大規模量產能力。像穿山甲最早是從液壓設備起家,而后才向服務機器人制造轉型。

  第三個陣營是以九號機器人、擎朗智能為代表的新興工業玩家,它們的優勢主要是軟硬件結合的解決方案,比如2010年成立的擎朗智能最早其實專注于教育機器人,2014年才發布首代軌道餐配機器人產品,而九號機器人最早作為小米生態鏈企業專注于平衡車類產品,其最近頻繁亮相的方糖配送機器人發布于2019年。

  第四個陣營是美團、餓了么為代表的物流端平臺玩家,它們的優勢是大廠的技術團隊、豐富的供應鏈資源和應用場景。

  除此之外,還有碧桂園這樣的地產玩家,其旗下的千璽機器人于2019年成立,但目前已經擁有非常豐富的服務機器人產品矩陣。

  從各家成立時間和產品發布的頻率來看,餐配機器人賽道已經步入研發快速轉化期,更多的產品在玩家們前期的研發投入試產下進入到實際的應用場景中,開始產生商業效益。

  目前來看,這場大混戰可能還會加劇,其一是因為更多的AI算法玩家有布局終端的戰略,不再滿足于只提供軟件服務,而是要做軟硬件一體化的綜合服務,其二是因為不少專注于消費級領域的頭部機器人公司儲備大量相關技術,入局餐配機器人賽道可能只是時間問題。

  決勝焦點

  處于混戰階段的餐配機器人賽道,顯然還要歷經多輪淘汰賽,這一過程中,玩家要持續晉級,必定要經過技術、服務、產能、創新等多方面的考驗。

  以現階段為起點,餐配機器人最近的一個決勝點應當在于商業化應用的可持續性,這里有兩個核心問題,一個是能否圈住現有客戶,特別是頭部餐飲用戶,吃掉它們剩下的門店配備需求,另一個是能否拓展一些新客戶和新場景,提前鎖定未來的業務增量。

  更直接地說,這個商業化應用可持續性的維持,有一個核心的衡量準則,那就是這些機器人有沒有真正為餐飲、酒店商家省錢并提高了效率。

  相關報道顯示,獵戶星空“招財豹”日工作量相當于2到3名人工服務員,且整機購買使用成本只有人工的20%;擎朗智能的“Peanut”機器人每月可為對應門店減少1.5個人的人工成本;普渡科技“歡樂送”機器人據稱投資回收期在6到8個月左右。

  依照上述數據,機器人節約成本的效果,將最終決定商家應用機器人服務的意愿和時間。以此為準繩,玩家之間的競爭就要落到機器人價格和成本的競爭上來。

  越是具備量產能力,且全產業鏈資源配置能力的玩家,明顯優勢會更大,因為可以基于更低的成本掌握更多的價格周旋空間。

  當然機器人產品本身的體驗是一個大前提,如果機器人體驗很差,比如售后不到位、維護成本高、實際使用效果差別大等,則難言競爭力和突圍了。

  而產品力也是一個技術問題,越是往后發展,玩家之間的毫厘之爭就取決于算法能力和硬件設計了。

  因此整體來說,餐配機器人本就是一個綜合軟硬件高科技產品,其未來的進化方向一定是更加智能,更加能干,更加人性,所以決勝點是全局能力,而非突出的單點能力。

  進化提速

  過去幾年賽道內的餐配機器人產品迭代很快,而且不少玩家都推出了多款差異化機器人產品,以適應不同的使用場景,滿足商家的不同需求。

  比如擎朗智能的餐配機器人有飛魚、T1、T2、T5、T6五個型號,穿山甲則有餐寶、艾米、飛毛腿三個系列,普渡科技有葫蘆、歡樂送、貝拉、好啦四個系列的餐配機器人,這些產品的區別多在于配送容量、機械素質等方面。

  未來餐配機器人的發展,從產品端來看,可能會延伸出更多的細分品類,因為要適用于不同的場景和布局,加上商家也可能存在定制需求。

  從業務布局來看,目前的主流玩家幾乎都跨越了兩個或以上的細分場景,在餐飲場景外,醫院、酒店是目前頭部玩家比較重視的業務場景,未來這些場景會成為新的戰略重點。

  而從技術發展看,云計算、大數據在餐配機器人身上的應用深度會繼續強化,未來餐配機器人承擔的功能可能不單單是送餐,或者說餐配機器人的功能可能會向比較綜合的方向演化。

  從普渡科技、優地科技等玩家的融資規模和速度來看,餐配機器人賽道沒有那么燒錢,產品似乎也沒有難產,這可能和餐配機器人的技術含量和功能定位有關,但不排除下一階段可能出現的技術革命和功能演變,讓餐配機器人變得更加高精尖。

  可以肯定,目前更多玩家的進場,以及更多新品的推出,會加速推動餐配機器人在產品和服務層面的進化速度,讓整個賽道跑得更快。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