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科技快速發展,移動互聯網、工業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術、金融技術、共享經濟模式等改變和顛覆了傳統產業和人力資源市場,工業界也需要全新的工科技術人才。
一直以來,中國高等工程教育為國家經濟發展培養了大量工程技術人才,但隨著工業技術、經濟環境的快速發展,有些高校的辦學條件、教育質量和水平面臨新的問題,傳統工程教育模式逐漸不能適應新經濟和新時代產業發展的需要,總體的教育模式、培養體系、教與學的方法需要進行深刻變革和全面創新。
面對越來越多的環境、人口增加、資源和能源短缺、金融和社會安全等諸多難以預料的共同挑戰,如何培養具有全球視野、能征服各種挑戰、建設未來世界的工程科技人才,成為高等院校“新工科”教育的時代命題。
什么是“新工科”
“新工科”到底是什么?目前沒有明確的定義。有專家表示,盡管還沒有準確定義,但大家對“新工科”的基本范疇已經達成了共識。“新工科”對應的是新興產業,首先是指針對新興產業的專業,如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機器人、云計算等,也包括傳統工科專業的升級改造。
新工科與傳統工科區別
相對于傳統的工科人才,未來新興產業和新經濟需要的是實踐能力強、創新能力強、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復合型“新工科”人才,他們不僅在某一學科專業上學業精深,而且還應具有“學科交叉融合”的特征;他們不僅能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去解決現有的問題,還有能力學習新知識、新技術去解決未來發展出現的問題,對未來技術和產業起到引領作用;他們不僅在技術上優秀,還懂得經濟、社會和管理,兼具良好的人文素養。
與老工科相比,“新工科”更強調學科的實用性、交叉性與綜合性,尤其注重信息通訊、電子控制、軟件設計等新技術與傳統工業技術的緊密結合。
專家指出,相對于傳統的工科人才,未來新興產業和新經濟需要的是工程實踐能力強、創新能力強、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復合型“新工科”人才。他們知道如何將技術和經濟、社會、管理進行融合,對未來技術和產業起到引領作用。
了解大學“新工科”學校與專業
依照2019年的新工科高等教育研究數據來看,大學的新工科綜合實力在發展層級上,存在一定的差異。由于不同大學在新工科領域的起步階段有所不同,而且得到的科研支持力度也有一定的差異,所以大學的新工科專業實力在每年的排名之中都會出現波動。
從2019年的新工科領域“百強大學名單”來看,前20所新工科強校的排名數據發生了變化,其中7所雙一流大學的排名情況有進步,而6所雙一流大學的排名實力出現了退步。
從目前國內大學的專業設置情況看,新工科專業主要指針對新興產業的專業,以互聯網和工業智能為核心,包括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虛擬現實、智能科學與技術等相關工科專業。新工科專業涵蓋新型工科專業、新生工科專業、新興工科專業。電子技術類、計算機技術、網絡與信息工程、安全工程、新能源、功能材料等專業也將納入“新工科”的范疇。
每年的高校招生季,專業都是亮點之一。那么,在全國設有新工科專業的眾多高校中,排名靠前的大學都有哪些呢?
2019年新工科大學排名TOP20
部分新工科大學介紹
1.哈爾濱工業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作為一所老牌工科強校,在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有7個項目入選,總數位居全國高校前列。哈工大在航天航空,機械工程上面很有優勢,走在科學前沿,注重科研能力,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并重,是一個理工科實力強勁的一流學府。
2.南京大學
眾所周知,南京大學在計算機專業領域的培養的優秀人才在業界具有一定影響力。而在新工科發展進程中,南京大學借助計算機專業的優勢教育力量,成立了專門的人工智能學院,該學院從目前的招生情況來看,屬于比較熱門的專業。
3.天津大學
天津大學著力實施“雙十工程”,重點建設10個“新工科”專業。在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天津大學9個項目入選,總數位居全國高校首位。在2018年4月,天津大學新工科教育中心揭牌成立,是全球首個“新工科”教研基地,以共享、開放的原則,搭建起了“新工科”建設交流平臺。在過去一年里,陸續成立了多個“新工科”部門,大力培養適應高科技企業所需求的復合型、實用型人才。
總體來說,天津大學對“新工科”人才的培養機制相對完善,智能醫學工程,智能與計算機,人工智能,大分子聚集態科學等專業都是很不錯的。
聲明:本文來自網絡,由中國傳動網整理改編,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QQ: 2737591964),不便之處,敬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