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企業動態 > 資訊詳情

大連光洋 | 高檔數控機床的中國力量

時間:2019-06-10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導語:走進大連光洋的車間,可以看到100余臺五軸數控機床正在同時組裝生產。“這個產量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見的。

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張國寶的署名文章《三個機床企業的不同命運》一文在本報刊發后,引起機床界熱議。兩個曾經全國知名的機床行業骨干、排頭兵企業,如今資不抵債被兼并重組,而當初名不見經傳的民營企業大連光洋卻經營得風生水起,成為高科技明星企業。這個案例究竟說明了什么問題?作者沒有給出具體解答。日前,中國工業報記者走進大連光洋,試圖在深入調研采訪中抽絲剝繭,尋找答案。

高檔數控機床.jpg

走進大連光洋的車間,可以看到100余臺五軸數控機床正在同時組裝生產。“這個產量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見的。”大連光洋科技集團董事長于德海言語間充滿自豪:中國人是聰明的、勤奮的,高檔數控機床不是只有外國人能做,我們也能做得到,秘訣就在于建立數控產業完整的人才鏈、技術鏈和產業鏈。

大連光洋國產自主五軸數控機床產量已連續5年位居國內第一。“再用5年時間,一步一個腳印地把五軸數控機床提高到世界同類通用型五軸機床的最高水平,產量達到2000~3000臺。”透過溫文爾雅的外表,于德海關于高檔數控機床的雄心壯志流露無遺。

技術鏈自主后來居上

大連光洋一開始并未計劃主攻高檔數控機床。按照于德海的說法,這是被市場需求和國內現狀逼出來的。2005年大連光洋研制成功首個五軸聯動高檔數控系統后,由于市場和用戶的不了解,主機廠不選購光洋系統,光洋不得不采購光機來配自家數控系統,以數控機床向市場和用戶展示光洋系統。自此,于德海定下了一條鐵律:光洋生產的每一臺數控機床必須配國產數控系統。光洋是迄今國內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只配套國產數控系統的數控機床制造企業。

2006年,為驗證數控系統的五軸功能和性能,光洋計劃向美國、德國企業采購轉臺、擺角頭等關鍵功能部件,但美國不賣,德國有限制,國產又難以滿足需要。如果采購國外的中低檔產品,不僅不能有效驗證數控系統性能,而且配套產出的機床就是大路貨,缺乏與國外品牌的競爭力。

其實,這不只是大連光洋一家公司面臨的窘境。我國機床產業在完成數控代際升級過程中,核心技術和主要功能單元、關鍵部件基本依靠進口,大部分企業產生了技術路徑依賴,技術創新能力弱化甚至喪失。

思路決定出路,技術道路的選擇決定了企業發展的不同命運。面對一系列的限制條件,大連光洋化壓力為動力,選擇了一條“迎難而上的創新路”,一方面與清華、哈工大、大理工、北航等高校產學研相結合,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一方面與市場和用戶相結合,量化研發需求和目標,加強基礎零部件的研發。雙劍合璧,自主創新,逐步形成了不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后來居上。

“高檔數控機床對關鍵部件的要求越來越苛刻,越做越覺得關鍵部件和基礎零部件的重要性”,于德海對此感受頗深。據了解,大連光洋重點聚焦國家急需的高檔數控系統、五軸數控機床及關鍵的核心功能部件,研發投入堅持“股東零利潤保留”,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一直保持在25%以上。

大連光洋科技集團控股的科德數控股份有限公司數控技術研究院院長李文慶告訴中國工業報記者,目前,大連光洋形成了較完整的技術鏈和產業鏈,具備了研制性價比位于全球前列的各類五軸數控機床的能力,特別是在直線軸、角度軸的定位精度和重復定位精度方面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自主創新的成果并非憑空而來,完善的技術鏈需要有健全的、高水平的人才鏈。據大連光洋董事長助理江世琳介紹,公司組建了一支多專業、多學科、多層次的復合型人才團隊,研發人員已經占員工總數的一半以上,還在持續增長中。他認為,大連光洋能夠進入高檔數控機床的世界第一梯隊,關鍵在于人才團隊的持續學習能力,能夠不斷適應產業和市場的發展需求。電機事業部負責人王雪說,大連光洋的企業發展和技術團隊成長彼此促進、相互成就。對高檔數控技術的持續研發,推動了團隊進入業界高端領域;反過來,不斷成長的技術團隊又保障了研發水平不斷提升。

產業鏈自主安全可控

數控機床有傳感、控制、驅動、執行四大系統,構成產業閉環,需要具備快速檢測、快速反應的能力。如果關鍵技術產品不是自己掌控,就會極大地影響效率和效果。在整個產業閉環中,關鍵零部件水平決定關鍵功能部件水平,關鍵功能部件水平決定整機水平。于德海形象地將其類比為主仆關系,也就是,關鍵零部件必須滿足關鍵功能部件的要求,關鍵功能部件必須滿足主機的要求,主機必須滿足用戶工藝的要求。

為了滿足高檔數控機床的研制要求,這些關鍵功能部件或者關鍵零部件并不是市場上的標準品可以替代的,大量部件需要個性化定制,否則無法滿足用戶工藝要求,在性能和可靠性上也無法保證。同時,如果基礎零部件依賴進口,產業就難以安全自主,面臨高價、限制甚至禁售風險。經過深入調研,于德海確定了全產業鏈發展戰略。目前,大連光洋已經打造了一個從數控系統技術研發、關鍵零部件制造到機床整機產業化發展的全產業鏈,擁有國際一流的自我配套能力。

完整的產業鏈和人才鏈、技術鏈讓于德海引以為豪。正是因為擁有這三個鏈條,大連光洋一年內曾為某重點領域客戶解決了2000多個大大小小的技術問題。在于德海看來,自己擁有和掌控的環節越多,越能深刻理解市場對產品和部件的需求,這對研發的意義無可替代。其原因在于,自主可控的產業鏈可以將需求解析得量化、全面、真實,研制個性化部件,最大化地滿足用戶需求,同時還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據了解,大連光洋正在規劃建設中的大連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園,將建成世界上最大單體的恒溫恒濕地藏式工廠,并將容納傳感器、電機、伺服驅動、數控系統、關鍵功能部件、人造鑄石床身、液壓系統、自動化工裝、機床鈑焊、強電控制、立式五軸機床、臥式五軸機床、五軸龍門機床、五軸工具磨床、工業機器人和信息化、數字化制造等全產業鏈配套公司。雖然面臨融資難的問題,但大連光洋在健全完善自主可控的產業鏈方面癡心不改。

與用戶協同創新

如果請于德海梳理他的運營思路,一定少不了企業文化。與用戶共同創新、共同提升、共同受益,則是貫穿于大連光洋科研和市場運營的文化基因。大連光洋總工程師陳虎認為對手是“心魔”,要忘掉對手,心系用戶。

很多機床企業熱衷做大,追求產品的專業通用和規模效應,大連光洋認為市場需要定制化、差異化的工作母機,因此選擇做“客戶專家”,聚焦個性化定制開發,以用戶工藝需求為目標,與用戶共同設計,形成緊緊圍繞客戶需求的技術創新模式。

和用戶共同設計的創新發展模式,加快了實現高檔數控機床“中國制造”的速度,并使大連光洋在與客戶協同創新中受益。2013年,大連光洋曾與國內某研究所開展合作,該所技術負責人擔當使命,率領技術骨干參與光洋機床產品的設計改進。在雙方的通力合作和不懈努力下,從多個方面大幅提升設備的可靠性、穩定性,逐步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15年,該所通過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應用示范工程課題,引進大連光洋6種類型10種規格22臺高端數控五軸加工設備,合作研發模式持續深入,推動了國產高端五軸數控機床的水平提升。由于這些機床全部采用的是光洋自研或國產的關鍵零部件,所以該課題實際上完成了對國產五軸機床全產業鏈的應用驗證。

深度了解用戶需求是與用戶共贏的必要條件,陳虎經常帶隊到客戶應用現場調研挖掘需求,進而開展針對性研發。據了解,大連光洋為無錫一家公司研制的五軸葉片銑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規格的、可加工3米核電葉片的專用加工設備,加工精度、表面光潔度及可靠性與瑞士的頂級機床相當;為株洲一家公司研制的高精度五軸工具磨床打破了該公司長期依賴進口機床的局面,經過與用戶單位工藝人員的共同努力,解決了之前進口機床始終沒有解決的問題。

“我們常常是與國外高檔數控機床知名公司共同競標,同臺競技,充滿了驕傲和自豪”,綻放在科德數控公司銷售總監高祿軍臉上的笑容,不僅凝聚著與用戶深度溝通合作的成功和喜悅,而且展示著對國產高檔數控機床未來的信心和期望。

“低端混戰,中端爭奪,高端缺失”,業內人士曾如此評價中國數控機床產業。雖然國產高檔數控機床實現了從無到有,但是未來之路依然漫長和艱難。路在腳下,大連光洋已經出發。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大連光洋構建了以自主可控的技術追求、自如應變的市場活力、自強不息的企業精神為核心的深層底蘊,專注高端產業突破,鍛造全球科技實力,把飯碗端在自己手中,走上了腳踏實地、行穩致遠的高質量發展之路,為我國市場自主貢獻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五軸數控機床,成為我國高端裝備制造領域創新鑄就的中流砥柱。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