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房地產企業的“機器人”革命

時間:2019-06-10

來源:高工機器人 文/肖偉芳

導語:?近日,華麗家族收到上交所問詢函,就其高科技機器人業務多年虧損,戰略重心重回地產業表示了質疑:

近日,華麗家族收到上交所問詢函,就其高科技機器人業務多年虧損,戰略重心重回地產業表示了質疑:

“公司高科技業務還搞嗎?”

今天的房地產行業,萬億銷售規模很快可以達到,但也達成了共識:傳統房地產開發業務的“天花板”已清晰可見,如何突破已成眾多房地產商共同面臨的一個問題。

自2015年智能制造上升國家戰略后,面對中國自動化萬億級的市場需求,地產商們前赴后繼,希望分一杯羹。

理想很美好,但現實卻是,那些還堅持做機器人的至今尚未開花結果,甚至還在嘗苦果之中,而其他的也只是蹭蹭熱點而已。

還搞機器人嗎?

華麗家族,這名字就透著一股華而不實的味道。

華麗家族雖是一家地產商,但自2014年喊話高科技后,開始了一系列讓人眼花繚亂的投資,智能機器人便是其高科技投資項目之一。

2015年3月,華麗家族耗資3100萬元拿下杭州南江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南江機器人”)50.82%股權,成為其控股股東,華麗家族也順利切入了高科技機器人業務

資料顯示,南江機器人以智能移動機器人為承載點,為智能工廠和倉儲物流集成商提供柔性、高效、完整、定制化、可擴展的物流解決方案。其主要產品包括智能移動機器人iAGV系列、智能搬運機器人iCarrier系列以及相應的智能調度系統等。2017年至2018年,其分別虧損2696萬元、1792萬元。

從去年5月份開始,每隔一個季度華麗家族就會被“照顧”一次,不是上交所針對他,而是這家房企的高科技業務疑點重重。

5月22日,上交所又照例發了封問詢函,第一個問題就直奔高科技熱點業務而來:

對于公司高科技機器人業務多年虧損,戰略重心重回地產業表示質疑:公司高科技業務2018年虧了4832.54萬元,同時,公司的發展戰略由2017年的“以科技投資為發展方向”轉為“夯實房地產業務開發”,研發投入降至1898.48萬元,同比下降23.91%。

言外之意是公司高科技機器人業務還繼續搞嗎?

有一說法是華麗家族作為一家小地產商,投入高科技業務是私募一哥徐翔出的點子。

無非是炒作熱點題材割股民的韭菜,用意在資本市場而非機器人實業。

而這也在二級市場上表現得很明顯,自2015年5月6日復牌后,華麗家族股價連續13個一字漲停,17個交易日里,股價從6.63元/股飆升至30.88元/股,股價翻了近5倍。

10個月后用上機器人?

作為房地產行業現今的“老大”,對于機器人,碧桂園從來沒有吝嗇,一出手便是1300億。

2018年9月,廣東博智林聲稱5年投入800億元建設順德機器人谷,打造機器人產業生態圈,將機器人更廣泛地運用到建筑業、社區服務、生活起居等各類場景當中。

今年4月,碧桂園再出手500億開發長沙湘江智谷·人工智能科技城項目。“長沙湘江智谷項目是碧桂園機器人產業走出廣東,走向全國的第一個大項目。”碧桂園湖南區域執行總裁兼產城項目總指揮李天鵬表示。

但令碧桂園郁悶的是,不到一年時間,其從發那科挖來的的大牛沈崗已離職。

楊老板曾經在博智林內部會議上說:“你們做的事要能產生效益,不然就不要研究。”

今年1月份,楊國強在2019年度會議上表示:“希望10個月后就能在很多地方用機器人做建筑。”

顯然,楊國強把他的地產思維用在了機器人上,一如既往的以砸錢的方式來發展機器人。但楊國強沒有意識到的是,機器人與房地產不同,做科研是要有情懷,要不斷試錯,光砸錢是不行的。

正如任正非所言:我們修橋、修路、修房子,已經習慣了只要砸錢就行。但是芯片砸錢不行,得砸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

有媒體報道,自從博智林成立以來,公司的架構變動頻繁,經常會空降一個領導下來,公司的總監、副總監就有十幾個,中高層的領導數目,已經遠遠超過公司規模該有的領導數量。而高薪聘請來的沈崗實際上已經被架空,不能對項目做出直接的決斷。

在機器人碰壁的房地產商上不止華麗家族、碧桂園,還有曾經的地產大佬。

2015年,時值王石還是董事長,放話萬科沒有興趣投資跟房地產無關的領域,只有機器人除外。

王石提到萬科未來40%的員工是機器人,預計2016年萬科的機器人夜間巡邏保安就會投放市場。

4年過去了,萬科機器人的消息,基本還是4年前的“新聞”。

再看看綠地,2018年4月,出資3億元入股深蘭科技,合資成立綠地深蘭建筑、綠地深蘭機器人兩大平臺。

在獵聘網上查到綠地深蘭機器人的招聘信息,清一色的銷售人員,主要銷售智能樓宇、住宅大腦、工地大腦等產品。

還有中南建設,自2014年喊話進入智能制造后,2015年先后發布公告擬使用10億設立全資子公司中南智能制造,同時擬使用不超過7億元收購四川寶瑪70%股份,打造中南機器人產業為核心的智能制造板塊,但至今也沒了下文。此外,龍湖、綠城要做機器人服務,早無下文。

房企搞機器人玩得轉嗎?

以碧桂園等為代表的地產商進入機器人行業,初看之下的確令人有些詫異,畢竟在固有認知中,機器人這類高科技產品,玩家應該是高科技公司,與房企應該是牽扯不上多少瓜葛。但細想之下,其實碧桂園等房企進入機器人產業也并不值得感到詫異。

機器人產業作為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產業,對于財大氣粗的地產商來說具有一定的先發優勢。

拿碧桂園來說,當下碧桂園旗下的博智林機器人已吸引了來自牛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海內外知名高校的百余名博士和科研精英加盟,并且還計劃在未來五年引進10000名全球頂級機器人專家及研究人員。而這一陣容,實際上多數科技企業都不見得能比得上。

而機器人行業更是一個資本密集型行業,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撐,其實很難進行研發、投產等一系列流程。相比之下,以碧桂園、恒大、萬科三大龍頭房企2018年分別實現凈利潤485億、722億、492億,在當下擁有充沛的資金可以滿足持續的研發需求。

另外,房企又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其更具備機器人落地優勢,從前期施工到后期服務等各個環節都需要用人,機器人大有用武之地。可以說,房企對機器人的內需是巨大的。

那么房企如何玩呢?

關鍵在于房企如何利用自身的優勢去發展機器人,業內人士表示,轉型若要成功,就需要有較好的專業團隊進行支撐。當然,后續的管理模式可能也要規避房企傳統開發模式,一是從過去政策導向型轉為市場導向型,產品研發方面更加要和后續新產業進行結合。二是要注重引入風險投資,這和房地產傳統開發貸款等業務的融資模式是有差異的。

此外,科技投資周期會比商業模式投資漫長,這需要耐心。但像碧桂園這樣的行業龍頭企業,假以時日一旦真正形成自己的高科技優勢,面對市場風云變幻的“抗體”將更為強大。

所以,要做好機器人,房地產大亨應放手一搏,讓有專長的人才開發智能機器人。如果一家大型房地產公司,能持續在基礎搭建機器人方面大力投入,最后能堅持做到像華為一樣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未來潛力巨大。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