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勞動力價格的上漲,中國制造業的“人口紅利”正在不斷消失。在工業上,工業機器人將會承擔越來越多的工作,智能化和自動化的趨勢,將導致工業機器人與人類互相爭奪工作崗位。對于資本和市場來說,機器和人誰能達到更大的工作效率,誰才能留下來。
工業機器人優勢劣勢
1.成本:工業機器人勝
據統計,適用于中小型企業工業機器人的每臺售價大約在1萬美元的價位,折合人民幣約7萬元。一些應用在大型設備上的高精度多軸工業機器人,價格高達百萬元。而據股價統計局給出的數據,2015年全年人均工資為49969元。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中小型企業引進1臺工業機器人代替1個人工,大約能在一年半的時間可以收回成本。
而據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員工的工資將平均增長8%,增幅位列全球第一,企業上里人工的費用將會越來越高,而隨著工業機器人技術的不斷發展,工業機器人成本反而會越來越低。由此可見,工業機器人在成本上將會優勝人類。
2.易用性:人類勝
工業機器人由主體、驅動系統和控制系統三個基本部分組成。主體即機座和執行機構,包括臂部、腕部和手部,有的工業機器人還有行走機構。大多數工業機器人有3~6個運動自由度,其中腕部通常有1~3個運動自由度;驅動系統包括動力裝置和傳動機構,用以使執行機構產生相應的動作;控制系統是按照輸入的程序對驅動系統和執行機構發出指令信號,并進行控制。
工業機器人按程序輸入方式區分有編程輸入型和示教輸入型兩類。編程輸入型是將計算機上已編好的作業程序文件,通過RS232串口或者以太網等通信方式傳送到工業機器人控制柜。示教輸入型的示教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由操作者用手動控制器(示教操縱盒),將指令信號傳給驅動系統,使執行機構按要求的動作順序和運動軌跡操演一遍;另一種是由操作者直接領動執行機構,按要求的動作順序和運動軌跡操演一遍。
正是由于工業機器人結構控制上的復雜性,使用工業機器人的員工需要專業的培訓才能。如果操作不當,就算是一個簡單的動作,也可能出現很大的安全事故。相比之下,對于一些簡單的工序,由人工來完成會方便很多。
3.工作能力:工業機器人勝
工業機器人普遍能達到低于0.1毫米的運動精度(指重復運動到點精度),抓取重達一噸的物體,伸展也可達三四米。工業機器人不僅可以完成高強度的抓取動作,也可以完成十分精細的雕刻工序。
工業機器人在工業生產中能代替人做某些單調、頻繁和重復的長時間作業,或是危險、惡劣環境下的作業,例如在沖壓、壓力鑄造、熱處理、焊接、涂裝、塑料制品成形、機械加工和簡單裝配等工序上,以及在原子能工業等部門中,完成對人體有害物料的搬運或工藝操作。應用在工程機械制造領域的工業機器人主要包括:點焊工業機器人、切割工業機器人、噴涂工業機器人、裝配工業機器人以及移動工業機器人等。
由于工業機器人承擔了很多危險或令人厭煩的工作,許多職業病、工傷及因此需要付出的高昂代價都可以避免;此外,由于工業機器人總是以相同的方式完成其工作,所以產品質量十分穩定。
4.創造性:人類勝
自主的意識判斷和帶有情感的創造性是人類的顯著特點,也是人類至今還牢牢將工業機器人控制在手里的原因。
盡管近幾年來,人工智能在不斷發展,但是據Facebook人工智能研究主任嚴萊春(YannLeCunn)表示,如果沒有固定的程序指引的話,工業機器人將不可能像人類那樣擁有先天性的情緒,也不會產生這樣的情緒。
在工業上,工人之間可以相互交流,可以在不同情況下分析問題,可以及時處理突發情況。而工業機器人按照特定的程序“思考”,一旦環境突變,還有可能造成機器癱瘓甚至引發安全事故。
在一些需要加入藝術成分的工業和產品設計上,工業機器人更加難以達到人類的水準。
關于工業機器人都有哪些優勢和劣勢的總結
從以上的比拼看來,人類和工業機器人互有勝負。隨著工業4.0的深入,未來將會呈現更加智能的生活環境,在政策的帶領下,小編相信“人機平衡”這個問題可以得到妥善地解決。工業機器人與人類也可以和諧相處的,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