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日本機器人是如何與蘇聯打贏競賽,在50年內做成完美體系的?

時間:2019-05-30

來源:中國機器人網 作者: 劉眾楷

導語:在貿易戰的當下,特朗普首次登日本戰艦,我們不由得會去思考,日本機器人企業是否會受到政治沖擊?這對于國內企業到底是機遇還是挑戰?

在貿易戰的當下,特朗普首次登日本戰艦,我們不由得會去思考,日本機器人企業是否會受到政治沖擊?這對于國內企業到底是機遇還是挑戰?

說到日本,也許再沒有一個國家像日本這樣廣泛的制造與運用機器人,沒有一個國家像日本這樣與機器人親密接觸,更沒有一個國家像日本這樣如此的把機器人"人"化。

走在日本街頭,我們可以看到,商店街里的機器人在分發宣傳單,馬路中間的機器人在指揮交通,寫字樓里的機器人在向你問好。此外,風靡世界的日本動漫中也處處可見機器人的身影。從充滿童趣的鐵臂阿童木,機器貓多啦A夢,到華麗經典的凌波麗,機動戰士高達。機器人伴隨了無數孩子的成長。也許正是由于這份對機器人的獨特情節,現在日本的大學,研究所以及公司都在競相研發機器人產業。

日本是如何在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保持社會對于機器人的極大關注與熱情?中國機器人產業是否能夠借鑒這種活躍性,保持機器人的高速發展并進一步打開市場?或許從日本機器人的發展歷史中能找到答案。

根據數據顯示,在工業機器人領域,全球前十大機器人廠商瓜分了90%的市場。而這之中,日本企業有五家,分別是:發那科、安川、那智不二越、愛普生以及川崎。可謂占據了半壁江山。除了在工業機器人領域獨占鰲頭以外,日本的人形機器人在世界上也處于領先地位。自1967年起,日本早稻田大學“仿人機器人之父”加藤一郎教授研發出橡膠人造肌肉機器人之后,日本人就在仿人機器人領域孤獨地前行了半個世紀。

1954年,美國人首先提出了“工業機器人”的概念并于1962年生產出世界上第一臺實用機器人。雖然工業機器人并不是誕生在日本,但日本卻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工業機器人王國,既是工業機器人的最大制造國也是最大消費國,這也主要是由于當時日本擁有全球需求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

日本工業機器人發展主要有四大歷史階段。1967年日本川崎重工業公司首先從美國引進機器人及技術,建立生產廠房,并于1968年試制出第一臺日本產Unimate機器人。經過短暫的搖籃階段,日本的工業機器人很快進入實用階段,并由汽車業逐步擴大到其它制造業以及非制造業。1980年被稱為日本的“機器人普及元年”,日本開始在各個領域推廣使用機器人,這大大緩解了市場勞動力嚴重短缺的社會矛盾。

但當時的國際市場競爭已經非常激烈,70年代,日本的競爭對手就是前蘇聯。與西方對立競爭的前蘇聯(主要是在俄羅斯)在機器人技術上也是很先進的,前蘇聯從理論和實踐上探討機器人技術是從50年代后半期開始的。到了50年代后期開始了機器人樣機的研究工作。1968年成功地試制出一臺深水作業機器人。1971年研制出工廠用的萬能機器人。

早在前蘇聯第九個五年計劃(1970年一1975年)開始時,就把發展機器人列入國家科學技術發展綱領之中。到1975年,已研制出30個型號的120臺機器人,經過20年的努力,前蘇聯的機器人在數量、質量水平上均處于世界前列地位,在日本的競爭中,保持了相當大程度的領先地位。同時,其有目的地把提高科學技術進步當作推動社會生產發展的手段,來安排機器人的研究制造;有關機器人的研究生產、應用、推廣和提高工作,都由政府安排,有計劃、按步驟地進行。

前蘇聯的技術雖然先進,但其實行的是計劃經濟。計劃經濟的一個通病是脫離市場,從而使其技術應用沒有像其他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那樣出現飛躍。反倒是日本,因為不斷的開放與國內的措施,并且因為一手市場化措施,仿制前蘇聯的產品并且進行價格戰,在資金優勢的積累下,創新逐漸成為機器人發展主流,優勝劣汰掉了200多家企業,使得日本機器人在隨后30-50年內全球領先,將前蘇聯反超,并保持著持續優勢。

日本在60年代末正處于經濟高度發展時期,年增長率達11%。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的勞動力本來就緊張,而高速度的經濟發展更加劇了勞動力嚴重不足的困難。為此,日本在1967年由川崎重工業公司從美國Unimation公司引進機器人及其技術,建立起生產車間,并于1968年試制出第一臺川崎的“尤尼曼特”機器人。

正是由于日本當時勞動力顯著不足,機器人在企業里受到了“救世主”般的歡迎。日本政府一方面在經濟上采取了積極的扶植政策,鼓勵發展和推廣應用機器人,從而更進一步激發了企業家從事機器人產業的積極性。

尤其是政府對中、小企業的一系列經濟優惠政策,如由政府銀行提供優惠的低息資金,鼓勵集資成立“機器人長期租賃公司”,公司出資購入機器人后長期租給用戶,使用者每月只需付較低廉的租金,大大減輕了企業購入機器人所需的資金負擔;政府把由計算機控制的示教再現型機器人作為特別折扣優待產品,企業除享受新設備通常的40%折扣優待外,還可再享受13%的價格補貼。

另一方面,國家出資對小企業進行應用機器人的專門知識和技術指導等等。這一系列扶植政策,使日本機器人產業迅速發展起來,經過短短的十幾年,到80年代中后期,已一躍而為“機器人王國”,其機器人的產量和安裝的臺數在國際上躍居首位。

按照日本產業機器人工業會常務理事米本完二的說法:“日本機器人的發展經過了60年代的搖籃期,70年代的實用期,到80年代進人普及提高期。”并正式把1980年定為“產業機器人的普及元年”,開始在各個領域內廣泛推廣使用機器人。

日本政府和企業充分信任機器人,大膽使用機器人。機器人也沒有辜負人們的期望,它在解決勞動力不足、提高生產率、改進產品質量和降低生產成本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顯著的作用,成為日本保持經濟增長速度和產品競爭能力的一支不可缺少的隊伍。

日本在汽車、電子行業大量使用機器人生產,使日本汽車及電子產品產量猛增,質量日益提高,而制造成本則大為降低。從而使日本生產的汽車能夠以價廉的絕對優勢進軍號稱“汽車王國”的美國市場,并且向機器人誕生國出口日本產的實用型機器人。此時,日本價廉物美的家用電器產品也充斥了美國市場。這使“山姆大叔”后悔不已。日本由于制造、使用機器人,增大了國力,獲得了巨大的好處,迫使美、英、法等許多國家不得不采取措施,奮起直追。日本在八、九十年代被稱為世界工廠,其中機器人技術功不可沒。

之后,隨著工業的逐步完善,民用化日常化作為日本進一步打開國內市場,提升消費力的根本,娛樂機器人逐漸成為焦點,“機器人與人共同生活”這一口號,在機器人市場化運作中被提出,并在電視和一些節目中得到包裝。在1999年AIBO誕生之時,提出AIBO不僅是機器,也具備娛樂功能,從此機器人就成為了人類的“伙伴”。日本學者開始提出,用娛樂帶動商業化進程,使公司扭轉盈虧。

在已經飽和的機器人市場,部分工業機器人公司開始轉型使用四足行走的娛樂型機器人,尋找新的商業機會活下去。AIBO機器人全身有18處活動關節。能識別球類,會做與球玩耍、踢球等動作,與犬無異。除此之外,學習能力很強,還能做出喜悅、悲傷等表情。安裝了聲音識別功能,具有5種本能和6種感情。可以通過“AIBO程序管理器”設置性格。能識別人像和色彩,安裝有28個LED燈,能自動充電。

隨后,為了讓民眾更能夠接觸機器人,從而獲得更廣泛的數據和市場,機器人公司在娛樂方面進一步發力。把機器人包裝成各種形態的造型,進行更深度的娛樂化包裝,讓機器人深入到人們的生活,同時,相應的動漫、故事應運而生,在各大活動場地都能見到他們的身影。ispace是一這家以微型機器人為中心的日本私人探月公司曾經瘋狂的想要到月球插上他們機器人的廣告牌,日本機器人公司GrooveX喊話埃隆·馬斯克,希望將他們的機器人安裝在SpaceX的火箭上,飛往火星。

通過在各大場合頻繁露面,民眾對于機器人市場從陌生到逐漸認知,在媒體的高度曝光與傳播中,機器人公司也獲得了大量訂單。

中國市場同樣也處于爆發期,但是盛極而衰往往是產業的必然規律,如何維持持續的增長而又能夠獲取市場優勢,自媒體極度發展的時代,娛樂市場無疑是機器人曝光的極好機會,或許就像是英國賽博斯坦公司的機器人泰坦在本次笑傲江湖自稱“熊孩子”開啟話嘮模式,還調侃郭德綱長得“丑,使得非常多的普通人開始了解到機器人,對于宏觀市場拉動無疑能夠取得最佳效果,也能夠更快促進企業轉型。

作為日本的老大哥,美國訪日,對于美國管制的芯片、機器人等中國產業,是否會有更進一步的沖擊,也許會在近期迅速體現,中國機器人市場能夠在2019中后半段崛起,日本的經驗無疑值得借鑒。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