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日本機器人被中美歐碾壓,四肢發達但大腦弱產值小

時間:2019-05-16

來源:中國智能制造網

導語:?相比經濟增長停滯,日本近10年的科技創新表現,更讓人失望。特別是日本最引以為傲的機器人產業,衰落的速度,超出了大家的想象。

相比經濟增長停滯,日本近10年的科技創新表現,更讓人失望。特別是日本最引以為傲的機器人產業,衰落的速度,超出了大家的想象。

日本機器人的技術在進步,但產值卻很小,僅400多億

雖然日本造出了不少美女機器人和疊衣服機器人,技術讓人驚嘆。但實際的核心技術進步并不明顯,主要還是靠工業機器人機械手臂。整個日本的機器人產值很可憐,日本機器人的巔峰是2006年,產值高達7300億日元,但之后卻一直縮小很多。日本直到2017年,年產值才又上升到7200多億日元,也就是440億人民幣。

深圳2018年機器人產值近1200億,是整個日本的機器人年產值的2.7倍。相比之下,早發展二三十年的日本機器人產業,簡直是臉面無存。

日本機器人專注于四肢發達,但大腦太弱了

日本工業機器人中的機器人手臂和核心零部件,在全球市占率達40%,仍居全球之首。但僅靠機器人手臂,不能使工廠100%自動化,更不能做智能制造。強如“德國驕傲”的庫卡,年產值僅200億人民幣,利潤只兩億多,結果還被美的只花290多億收購了。機器人已經告別了機械時代,日本輸在了機器人大腦和智能互聯上。

日本機器人的大腦專利和技術,被中美歐碾壓

作為機器人的大腦,人工智能AI已經單獨成為和機器人并列的大行業。中國AI專利數已是美國的2.5倍,日本的10倍,連續4年成為“世界第一”,全球技術創新開始進入“中國時間”。日本一個大國,甚至還不如百度一家的人工智能專利多,而且日本在人工智能專利,大部分是防守型專利,專利質量和創新性較差,已被歐美大國甩遠了。

日本機器人的”神經系統“,技術存在感微弱

中美正在5G大戰,除了人工智能,5G是新興機器人產業的另一項基礎技術,是機器人的”神經系統“。在最新的全球5G標準中,中國5G核心的必要專利超過34%,美國也僅14.02%,而華為一家就15.05%就超過了美國的14.02%。日本自己不行,又沒有了美國的5G技術助攻,日本將在機器人的”神經系統“的競爭中,處于孤立無援的尷尬境地。

日本引以為傲的工業機器人,也已顯頹勢,步入手機產業的后塵

中國的工業機器人技術這兩年是火箭一般往上升,雖然核心的零部件技術還不如日本,但靠核心的零部件技術和機械手臂,日本贏不了中美。中國的工業機器人技術專利數量上,已占全球總量的36.5%,日本卻快速敗退,僅占全球總量的24.4%。

日本工業機器人在專利技術和產值上已經雙輸了,僅僅在零部件技術上有優勢,但這個產值不大。日本工業機器人手臂產業,慢慢步入手機產業的后塵,只能靠隱形零部件產業支撐。而在其他的新興的智能機器人產業方面,面對中美的壓倒性研發實力優勢,日本幾乎沒有任何出頭的機會。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